榆次,一座没有存在感的城市
然而,追溯过去,用了40年甚至更久,才发现榆次历史上的辉煌。至少在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太原建城之前,榆次就已经存在,春秋时称土水、禹卫,战国时称榆次,直到今天。只是榆次二字后的行政名称一直叫县,最高一级一度叫市。然而短短十几年,又一次从市直接降到了区级,小到可以。
榆次的降级给离石带来了困扰,也和他是我的兄弟,或者说几年前他们本来就在一起有关。当时吕梁大部分县区都在晋中区管辖范围内,榆次市在建国后两次被撤销,但中心城市的地位从未改变。晋中建城,应该和当时借助旅游业兴起的晋商文化有关。金太谷和殷琦县,包括平遥县,保存完好,充分展示了明清以来居民的完整面貌,割裂了汾、平、街、孝的历史格局,汾阳、孝义成为吕梁地区的一部分,介休、平遥归榆次市管辖。
所以旅游的兴起忽略了榆次的存在,但是榆次也因为旅游的发展而在需要的时候被记住。晋中市的称号让晋商文化成为晋中的代名词。尽管有常家庄园等晋商的存在,但太谷、祁县、平遥三位一体的晋商旅游路线,让榆次的地位一度非常尴尬甚至低迷。生活在省会城市的太原人也偶尔会想到附近有个榆次区,那里有十四家A级景区。
十四个A级景区的结果是,平遥古城只要有一个游客,就至少有14个游客到榆次旅游。榆次作为两座城市,没有围墙,没有边界。他在发展中已经融入太原城市圈。他的左手是现代化的城市,右手是传统的农村庭院。他拒绝大城市的压力和忙碌,抛弃商人的精明和算计,如同山海相连,一边流浪。
榆次很快接受了行政区划带来的心理影响,自觉与现实结合。事实上,无论行政名称如何变化,榆次都在过着平静的生活。与周边县的方言完全不同,榆次保持着自己的地方方言。榆次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各种势力穿插其间,但毕竟没有改变地方口音。榆次人从不为任何冤屈而战,也不自高自大。而是看着庭前的杨柳,看着厨房的炊烟,用最细腻的生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但是,关键的事实是,无论是太原还是平遥,都离不开榆次。火车带着他的吼声冲向太原时,要经过榆次,甚至有的火车要第二次经过榆次去外地。榆次广阔的平原使得太原列车的编组不得不延伸到榆次边界。山西最古老的两条铁路同蒲线和石太线的交汇点不在太原,而在榆次。地理位置和地形要求使榆次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同样,晋商也要经过榆次这个风水宝地。现在,古官道、古驿站散落在榆次的田野里,不经意间与古人走在了相反的方向。只是很多人忘记了榆次的过去是原点,更多的是看远处的风景。只有累的时候,我才想到回家,或者说我觉得出发的时候应该看看榆次的土地和风景。
太原市的农村生活,榆次依然有;平遥消失了的地方文化,榆次还在。他保持着最原始的纯真,主动忘记了外界的诱惑。也正因为不迎合世俗画笔存在的需要,所以榆次有时间和空间,有条件保持最初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