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观致汽车执行超6543.8+0亿。

《汽车行业关注》从天眼查了解到,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了多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共计3384万元。其中,4月3日,观致汽车新增被执行人信息3条,执行标的分别为11803864.0元、13191.0元、8500154元,执行法院为苏州中院。4月4日追加349961元为执行标的,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观致汽车有限公司的被执行人信息就一直在增加。2023年6月65438+10月1至2023年4月7日,观致汽车被执行人信息增加61。截至记者发稿时,观致汽车历史执行案件267起,执行总金额10438+04592万元。

此外,公司尚有多名失信被执行人(老赖)、限制消费令、终案信息,未履行案件总金额超过2亿,其中失信被执行人10人,占比100%;消费限制200条;法律诉讼229件,总金额565,438+0,748,453,955.5万元,原告/上诉人身份654.38+0,225,5064元,被告/被上诉人身份505,294,755.5万元。

3月底,多家媒体报道,位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观致汽车生产基地关闭,上海R&D部门也已撤离。自从去年观致汽车被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列入黑名单后,在江浙沪皖地区就没有观致汽车的销售点了。此外,2022年5月,司法拍卖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观致汽车拍卖的信息。2022年2月,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发布拍卖公告,标的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汽车生产线设备,起拍价约为654.38+0.23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观致汽车的生产线已经全部被法院拍卖,离彻底破产已经不远了。此后,司法拍卖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观致7新车等待拍卖,包括来自山东、浙江、湖北、河南、重庆等地区的查扣车。

观致汽车是宝能旗下的品牌,起源于奇瑞。2007年,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合资成立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2011年,观致汽车品牌创立,被寄予厚望。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说,“奥迪是观致汽车的偶像,观致汽车在中国应该是现代的。”当时观致汽车首款车型的竞争对手瞄准了大众速腾,而在2014 -2016期间,观致汽车也相继推出了四款车型,分别是观致三门版、观致三城SUV、观致五座SUV和观致汽车三座GT。但由于车市销售业绩惨淡,持续亏损(2014-206544)。

2017 12,宝能集团财大气粗,战略入股观致汽车成为大股东,形成宝能、奇瑞汽车、量子公司三方股东控股。2065438+2008年初,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份,正式成为观致汽车控股股东。2019年6月,宝能以156亿元的价格再次买入量子公司12%的股份,宝能集团在观致的持股比例增至63%。宝能集团的到来给观致汽车带来了短暂的辉煌。数据显示,观致2018年销量为6.32万辆,同比增长320%,其中最高月销量增长400%。原因是这一年的销量主要来自于宝能通过关联租车公司为观致汽车订购的9.5万辆汽车,所以观致汽车的销量迅速大幅下滑。

当时,宝能集团掌门人姚振华也宣布将大举投资观致汽车,斥资500亿元用于观致汽车新品研发,2022年推出26款新车型。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不是。2018高光时刻过后,观致汽车销量迅速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观致汽车销量降至2.27万辆,同比下降63.4%。2020年,观致发布了7款新车,但同样未能扭转颓势。当年销量再次下降到1.31万辆。到2021,在内部员工流失、外部供应商和经销商维权、销售失败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观致销量再次减半。2021年,观致的销量只有5200辆,月均销量不到450辆。

2022年6月5438+065438+10月,一份名为《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的文件显示,常熟市人民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向金融机构、网络支付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不动产登记部门、车辆登记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查询通知书。经过财产查询分析,发现观致汽车名下存款只有26565438。

但观致汽车的“大款主”宝能汽车也难以独善其身。2021年,因为资金问题,宝能汽车被曝出“制造基地停工”、“裁员”、“断员工社保”、“关店”等诸多问题。此后深陷流动性危机,面临理财产品逾期兑付、债务违约等困境,不得不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日前,深圳银通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在官网发布两则关于宝能相关债权的招商公告,涉及宝能多项资产将被处置,即宝能地产委托贷款债权和宝能汽车信托贷款债权,包括深圳龙岗宝能科技园等多项抵质押物,涉及债权超过76亿元。截至记者发稿时,宝能汽车集团历史上已被执行55次,总金额5255438+0.476096亿元。

现在宝能汽车和观致汽车都是一地鸡毛的局面。在被执行人信息越来越多、生产线被拍卖、官司缠身等负面新闻下,宝能汽车和观致汽车未来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必然趋势。后续宝能汽车和观致汽车能否翻身,还有待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对汽车行业的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