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洪水。中国古代是怎么预防的?

这几年中国基本上每年都会来两件事,一是北方冬天的雾霾,二是南方夏天的洪水。

雾霾是新生事物,我们媒体都不好意思说雾霾的严重性是百年一遇还是五十年一遇。洪水不一样。当接下来的几场暴雨也能导致一座城市被洪水围困的悲惨形象时,媒体会告诉大家,这是因为这是百年一遇的暴雨。那为什么每年都会下这种大雨呢?媒体会解释,那是因为刚好赶上。以我们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水平,我们不顾一切的去迎接这些超级暴雨。那么,古代政府是如何防范洪水的呢?大禹治水这个耳熟能详的典故我就不说了,这么短的文章也描述不了这么正常的治理黄河的大工程。所以我只说一些古代政府预防一般突发洪水的措施。

中国古代发生过水灾,如何预防?

一.水文站

水文站是指观测和收集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指定场所。中国有七大水系,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和松花江。虽然不是每个朝代的疆域都包括这些水系,但即使包括一两个,发动洪水也是致命的。因此,在河流的重要位置建立水文监测站成为历届政府的一件大事。

现状水文站

中国最早的水文站——水,是李炳修在都江堰时设置的三个石人,通过向石人身体的某一部位注水来测量水位和水量。但是现在找不到了。现存最早的水位站是市白鹤梁,位于长江重庆涪陵以北,被誉为“天下第一古水文站”。白鹤梁碑文刻于唐代广德元年(763)以前,有165段,与水文值有关的有108段。

今天保存下来的水碑不多,只有三个。一是宋宣和二年(1120),在苏州吴江县令桥悬虹亭旁竖立水碑,分为“左水碑”和“右水碑”。左水泽碑毁于明清,右水泽碑发现于1964,至今仍矗立在长桥垂虹阁旧址北岸右端。第二件,宋宝友房(1253~1258),矗立在宁波市平桥河,1999。考古学家发现这里的水是一个遗迹。第三,明成化十二年(1476),绍兴河游圣庙何谦河设置水尺,游圣庙竖立水尺,现陈列于大禹碑廊墓中。

这几年中国基本上每年都会来两件事,一是北方冬天的雾霾,二是南方夏天的洪水。

雾霾是新生事物,我们媒体都不好意思说雾霾的严重性是百年一遇还是五十年一遇。洪水不一样。当接下来的几场暴雨也能导致一座城市被洪水围困的悲惨形象时,媒体会告诉大家,这是因为这是百年一遇的暴雨。那为什么每年都会下这种大雨呢?媒体会解释,那是因为刚好赶上。以我们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水平,我们不顾一切的去迎接这些超级暴雨。那么,古代政府是如何防范洪水的呢?大禹治水这个耳熟能详的典故我就不说了,这么短的文章也描述不了这么正常的治理黄河的大工程。所以我只说一些古代政府预防一般突发洪水的措施。

一.水文站

水文站是指观测和收集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指定场所。中国有七大水系,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和松花江。虽然不是每个朝代的疆域都包括这些水系,但即使包括一两个,发动洪水也是致命的。因此,在河流的重要位置建立水文监测站成为历届政府的一件大事。

现状水文站

中国最早的水文站——水,是李炳修在都江堰时设置的三个石人,通过向石人身体的某一部位注水来测量水位和水量。但是现在找不到了。现存最早的水位站是市白鹤梁,位于长江重庆涪陵以北,被誉为“天下第一古水文站”。白鹤梁碑文刻于唐代广德元年(763)以前,有165段,与水文值有关的有108段。

今天保存下来的水碑不多,只有三块。一是宋宣和二年(1120),在苏州吴江县令桥悬虹亭旁竖立水碑,分为“左水碑”和“右水碑”。左水泽碑毁于明清,右水泽碑发现于1964,至今仍矗立在长桥垂虹阁旧址北岸右端。第二件,宋宝友房(1253~1258),矗立在宁波市平桥河,1999。考古学家发现这里的水是一个遗迹。第三,明成化十二年(1476),绍兴河游圣庙何谦河设置水尺,游圣庙竖立水尺,现陈列于大禹碑廊墓中。

第二,洪水预警机制

洪水来的时候,来势迅猛,无处可逃。因此,政府在洪水到来之前通知民众提前撤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于是“水情报告”应运而生。当河流上游出现暴雨时,上游政府会将洪水预警写在黄绢上,并派人到下游地区通知堤防加固和疏散。水情报一定要快,因为洪水不是慢慢流的。所以会在沿河的县城准备好好马,专门安排视力好的人登高观察。他们一看到水保报道的马,就会立刻通知他们去接应。这种接力一天一夜能跑500英里。政府规定:“好人不挡路马,好狗不挡路(嘻嘻,后半句是我加的)。”只要人们看到扛着黄包红旗的人骑得比兔子还快,你就知道,被这匹马踩死是没有任何补偿的。

没有好马的地方怎么办?那我们还得靠人顺流而下,报警。警察会坐在羊船上,其他人用绳子把警察固定住,顺着水路漂流,每到一个目的地就扔一个水签通知。什么是“羊船”?它用一只大羊去内脏,晒干,缝好,泡在青麻油里。充气后可以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这是九死一生,因为在河里,很容易饿死,碾死,淹死。这些惊慌失措的人是可敬的英雄。

有没有其他更安全的报警方式?是的。到了元代,东北的防汛报警方式都是靠狗。元代用于报海警的犬只多达3000只,辽东和黑龙江下游设立15犬站报海警。狗真的是中国人的好帮手。吃狗肉记得要感恩。

第三,排水沟

每当暴雨频发的时候,都是江西赣州引以为傲的季节。因为无论暴雨来的多猛,赣州都不用担心内涝。为什么?因为赣州在宋代就有排水沟,又称“福寿沟”。

福寿沟的设计者叫刘一,是北宋时期的水利专家。他以今天的文清路为分界线,将西北部分设计为首沟,东南部分设计为扶沟。城内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门前都有排水沟,直通地下沟渠网,进入护城河、张江、共江。刘一还发明了沉井,以防止沙子和生活垃圾堵塞沟渠。当带有沙子和垃圾的污水被冲入下水道时,沙子和垃圾遇到沉井就会沉淀。几个月后,有人被送进沉井清理泥沙。这条排水沟到现在已经用了900多年了,还是很好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历史的东西,基本上没什么好学的。是不是每个城市都很难挖福寿沟?”就是各地情况不一,很难和历史吻合。但是,有一个地方真的很值得研究,那就是故宫。故宫的排水系统经历了600年,暴雨时没有积水。如果只是喊“百年一遇”而不去研究和利用这些好东西,洪水会不会轻一点?

看完你就明白了。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