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课程结构本着“贯通古今、贯通中外”的原则,对旧教材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高中历史教学体系。

这样既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又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体系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更新和改变过时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个教案用了好几年,去年今年都是这样教同样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停滞不前。这种缺乏反思的静态历史教学,不利于历史教师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即使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过去的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新课程的挑战。

明确历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反思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

然而,在教学中师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是,新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过于深入复杂,教材过多,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完成任务。

新教材采用模块化题目的方式编写,意在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主题,便于从特定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

采用中外合编的体例,初衷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和联系,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但是,它导致了大跃进,削弱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新课程非常重视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初中学生的历史结构以中外通史的形式出现。

初中是开卷考试,学生没有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习惯。因为初中没有基础,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难度。所以把初中的基础知识和高中的专项教学联系起来真的很难。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阅读经典历史专著和重要历史期刊,关注历史研究动态。

切实转变课程观、教学观和历史观,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教师只有学习新课程标准,才能了解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好地掌握新教材。

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地位,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全面构建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分为三个必修部分和六个选修部分。

新课程教材的几个模块涉及的领域很广,知识面很深。教师只有不断更新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也应该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2.高中历史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的历史观,把握新课程标准,优化教材结构。

我们过去使用的旧教科书反映的是片面的、教条式的旧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人类社会,这是旧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注重课程观念和教学观念的改变,却忽视了对新的历史观念的吸收,这些观念已经过时。

因此,旧教科书和历史教师都缺乏新的历史观。

缺乏新的历史观,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查的发展。

在高考命题这个高校与中学结合最紧密的环节上,高校教师肯定会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的历史观,如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等等。

新时代的要求和高考的推进迫使我们将新的历史观融入历史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把握新课标的方向,做好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

在备课的时候,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结构,以及它在本课题甚至本书中的位置,然后选择如何处理教材。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优化教材结构。

第三,高中历史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教学,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历史的环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严格按照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教学的局面,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课堂讨论、组织辩论、编辑历史剧、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制作历史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单、灵活、动感强、传播迅速、形象直观、音像现成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难题,特别有利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