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它要求教师迅速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因为初中生活泼好动,休息十分钟还是静不下来。有些意外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本身对历史不重视,也有家长的因素。因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应采用适当精彩的导入,如生动的语言叙述、直观的视频画面、启发性的提问等,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强烈的信息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想和活动,把兴奋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迅速从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介绍几种引入新课的方法:

首先,回顾介绍方法

这是我平时上课最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法。这种方法特别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铺平了道路。例一:我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设计的引子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战后,签署了一系列条约。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是否达到了全面开放中国市场的目的?同学们回答后,我总结: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和中国未能完全打开市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的导入既复习了上一节,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从而顺利进入新课。例2:在谈论“秦朝的统治”时,首先要求学生回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有:①建立郡县制,强化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2)废弃矿田,开放建筑,以法律形式建立私人土地所有权制度;(3)统一计量,统一税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问:除了商鞅变法的影响,你知道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吗?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为什么秦朝存在的时间这么短?你想知道秦朝的兴亡史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秦朝的统治。

二,问题的引入

提问的方法是结合教材的重点,以提问和质疑的形式,用新课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来诱导学生,给学生很大的悬念,扣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秦统一”这一课,我设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他为什么要自称皇帝?”“秦朝为什么要修建长城?”。这些问题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引入新课程;再比如“祖国古代人类”这一课。你可以问“你知道人们是怎么来的吗?中国古代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说,古埃及人认为人是创造之神用水和泥造出来的,基督徒认为人是神造出来的,还有人认为人是猴子变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是怎么产生的呢?”。经过这样的渲染,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下面的内容上。

提问法最大的优点是能通过几句话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答案欲望,从而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图片导入方法

图片导入就是在课前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增强历史课的直观性。比如我说的是九年级上册第四课。我是不是先展示美国国旗,让学生观察图案?上面星星的条纹代表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3红白条纹象征美国独立前的13殖民地,50颗小星星象征现在美国的50个州。红色象征力量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警惕、毅力和正义。然后问,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但200多年前是英国殖民地。北美13殖民地是如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这样学生自然有兴趣带着问题学习下面的内容。

四、故事引入法

历史是对过去人们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听故事,这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有时候我就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事实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研究《大变革时代》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我国有一个改革家,在进行改革之前,担心人们不相信他,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木头,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就奖励他十两黄金。人们很惊讶,只是看着,没有人动。改革者下令奖励增加到50。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赏了五十金。表明法令一旦颁布,就会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有时候我会用很多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作为导入材料。比如“一鸣惊人”导致楚庄王问鼎中原,“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身在秦”导致“合纵连横”。我讲赤壁之战,用“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来引子。让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的大致故事,并说说淝水之战,用“风在抖”“草满兵”等成语导入。虽然这些成语故事为学生所熟知,但它们的起源却鲜为人知。所以成语的引入还是挺新鲜有趣的,可以让学生很快养成求知欲。

五、歌曲介绍法

歌曲是最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歌曲或唱歌引入新课,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这种导入方式一般是老师课前准备的。比如“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课上,可以先放春天的故事,老师问“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一个英明的政策?”学生回答:“邓小平明智的对外开放政策。”因此,教师可以方便地介绍本节的学习;在讲“九一八事变”之前,可以先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悲愤的沉重音乐将每一个学生的思绪带回那段耻辱的时光,哭泣的哭声刺激着学生了解事件的欲望。老师问:“这首歌反映了当时的哪些历史事件?”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老师们随后可以过渡到九一八事变的学习。

第六,影视音乐的引入

影视音乐导入是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和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和聆听,然后提出相关问题,以此切入本课程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从情感和思想上进入历史情境。比如《三国演义》课上,不久前电视上放了新版三国。我觉得同学们对三国比较熟悉,但是对战斗不感兴趣。怎么介绍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三国志的图片和三国志的主题曲,把三国志的图片做成专辑连续放映,播放主题曲。同学们一边听着动人的歌曲,一边欣赏着精美的画面,看得入了迷,带着他们进入了遥远的三国时期,然后提问:“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这部电视剧中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一个个举起小手要求发言。可以说,这一课的引入是相当成功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诗歌导入法

一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学生能一起读,效果会更好,可以振奋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毛泽东一首诗中的内容,“惜秦皇汉武,略失文采,唐宗宋祖少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知弯弓射大鹰。”引入并让学生一起读这个单词。回答:秦煌汉武指的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学生们很喜欢这个词,加深了他们的文学影响,介绍了要学的历史知识。比直截了当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5课《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好多了。

八、节日介绍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特殊的日子,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比如用3月12植树节介绍孙中山的民生研究;用8月1介绍“南昌起义”研究;;7月1《中国* * *建立》学习导语;用10 10月1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的学习。也可以利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介绍“鸦片战争”研究。当然,世界历史上也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以7月4日引入“美国独立战争”研究;7月14《法国大革命》学习介绍。

以上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的理解和实践。在用材料设置情境的导入法中,用它来渲染气氛,达到了“她在演奏之前,我们就能感受到她当时的感受”的目的。当然,其中有些还不够全面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总之,有法可引,无法可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创新的方式,合理设计导入,必将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