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陶瓷技术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作为一种新兴的手工业在南方发展起来。在瓷器的发源地浙江,由于原料资源和燃料资源丰富,该地区的制陶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青瓷制品,包括上虞和绍兴的越窑,温州的瓯窑,杭嘉湖以西的德庆窑,金华的梧州窑和江苏宜兴的君山窑。此外,江西、安徽、福建、四川都有瓷窑生产瓷器。此时一般采用轮制工艺和化妆土烧制青瓷,瓷胎致密不吸水;珐琅质透明,呈玻璃状;胎釉结合紧密,不易脱落。随着茶文化的形成,佛教的传播,官本位和人文主义风格的兴起,瓷器色彩的品种大大增加。出现了灯座、莲花像、熏炉、高足杯、砚台、水碗等新产品。其中,无物、烛台、油灯、水碗造型大胆夸张,很有美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处北方的北魏也开始烧制瓷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也烧制出各具特色的青瓷,故称“北方青瓷”。北方青瓷胎骨薄,灰白色,温度高,无黑点,釉色深浅不一,有的青褐色,有的青黄色。荷花花瓣又厚又简单。北方青瓷以馒头窑为原料,一般采用轮绘、成膜、模印、雕刻、手工揉捏等工艺成型。北方青瓷重实用,素面多,纹饰少。最常见的图案是串纹,主流的图案是莲瓣纹。典型的器物有出土的青瓷莲花像、鸡头壶、狮形烛台、蛙形水盆、老虎、各种人物和兽仆。造型新颖,粗厚,实用美观,一般器皿底部较厚。南北方青瓷在釉色、形制、胎质等方面有很多不同。南方瓷釉为绿色,北方瓷釉为黄色。南方风格清淡美观,北方青瓷粗犷厚重;南方瓷器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北方瓷器则掺杂了氧化铝和氧化钛。可见北方瓷器发展之后,形成了与南方不同风格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