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村的历史记录

早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刘氏家族的第十三祖就带着妻儿从九水村沿河北上,定居在鲁南的“踏脚石”旁。后来,九水村与汤元关系密切的乡亲们也陆续迁居至此。段家埠的段氏、村的臧氏和周格庄的王氏也先后来到这里,形成一个村落。根据村南巨大的“垫脚石”命名为“大石村”。人们来这里看山,保护森林,耕种田地,养家糊口。

大石村原有村民280人,820多人。1990年,因修建大石村水库,库区100余户、350余人搬迁至南龙口村以北山坡,龙泉村建成。两村按人口重新划分了耕地和山地。大石村有耕地120亩,山地1200亩。

大石村周边有很多人文景观,最著名的是现存的两座桥和建于90年代的大石村水库。大石村的村内和村下分别有一座“丁字桥”和一座“跳月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后,德国人为了加强在胶州湾的攻防力量,掠夺中国的资源,修建了许多道路、碉堡和要塞。20世纪初,德国人在沙子口柳树台修建了休息别墅群,随后修建了从台东镇到柳树台的公路,俗称“台柳路”,还修建了“丁字桥”和“跳月桥”。t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跨,长14m,宽4m。它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1914年,日军入侵青岛,在王哥庄羊口湾登陆,从这里经北寨过柳树台口,一路下到沙子口。为了阻止日军前进,德军炸毁了“月亮桥”。日军侵占青岛后,修复了“月亮桥”。1970年,沙子口人民公社出资拓宽了“春月桥”,并在两侧竖起了护栏,一直沿用至今。这两座桥见证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