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论点明确的议论文。

面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召唤

我们面对的现实

当敦煌的宝藏出现在大英博物馆的时候,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是外国人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高兴还是难过?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确实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家的开放也确实带来了文化的四面八方的雨露。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坚守,文化的变迁,都在积极而必然地涌现。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东进也逐渐拉近了东西方文化的距离,这在年轻一代身上尤为明显。从我们的所见所闻,80年代末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握笔,阅读线装书,从未见过长寿锁,从未去过方桌。他们可以把在某个角落找到的算盘当作汽车来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对这些传统的东西有过印象,所以没有质感,苍白无力。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浸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忽略甚至放弃这些国内文化。他们更崇拜西方文化。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是西装革履,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懒得请一天假去祭奠祖先。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衰落,它的缺席已经成为一个痛苦的现实。传统文化虽然不全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比流毒多得多。否则,为什么在其他主要古文明早已断了血脉的情况下,中华文明依然熠熠生辉?但最可悲最可悲的是,我们忽视的文化,却被别人当成了珍宝。当韩国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为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题为“去传统化交出文化遗产”的文章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只是造成了破碎的一代——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迷惘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漠视,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我们的邻居。我们不甘心但也不能怪别人。是我们交出了我们的文化遗产。”这让我想起了敦煌石窟,想起了敦煌文化,想起了当时的王道士,想起了当时的斯坦因,想起了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把属于我们的敦煌经卷、经书、造像运到欧洲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别人抢走的,是王道士愿意用只值几个银元的东西来交换。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简直,简直丢了!《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年轻人很少关注的经典文化,并没有被我们的人民所吸收,而是被日本、韩国和欧美一些国家用来学习管理人才和资源,应用到商战中,反过来和我们做生意。这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知道。

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启迪人们心灵、教导人们孜孜不倦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自命清高甚至散布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人渣。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越有文化越好。定义文化是道德底线。

文化的进化只能说明现实文化的缺失,它的贫困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制约了人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一生都无法理解和领悟的。也许它的一些杂质应该丢弃,也许它的一些内容不能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护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