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历史
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精英地带,素有“江南”之称。全市总面积46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万,其中* * *人口11.1万。
全市非农业人口115000人,占总人口的48.5%。1996年5月,灵武撤县设市;1997年2月,被自治区纳入宁夏经济核心区;2001年2月,规划为全区能源重化工基地;2002年10月,受银川市委托,纳入“建设大银川”战略框架。
1929宁夏建省后,灵武分为区、乡、村三级。1935,改为区、乡、保和一个系统。后来,撤销了区,实行了乡、保和一制。1949解放前,全县辖1镇(吴中镇)、15乡。
1949解放后,全县形成8区49乡,改吴中镇为县辖吴中。1950,1年6月,县分为5区23乡,后设吴中,县西1市3区。
即:一区设镇,辖4个乡;二区位于崇兴村,辖5个乡镇;第三区位于郭家桥,辖5个乡镇;第四区(原第七区)驻红山堡,辖5个乡镇;第五区(原第八区)设在磁窑堡,辖4个乡。1952,第五区每个乡分为两个乡,第六区由原第五区第三、第四乡的地理建制组成。
1953年,国营灵武农场与第四区第五乡合并,组成农场乡,由县直接管辖。1955年冬,撤销一、二、三、四区,合并19乡,形成10乡;第五区和第六区保持不变。
现全县辖镇、崇兴、台子、胡家堡、郝家桥、清水营、独木桥、新华桥、新龙潭、农场、磁窑堡、清水营、沙沟、横山、石沟驿、海子井、马家滩、杨家窑等2个区、18个乡镇。1958人民公社,全县设立为三个人民公社,下辖11个行政区。
即跃进公社,位于崇兴村,辖五个行政区;星火公社,位于城关,辖3个行政区;燎原公社,位于磁窑堡,辖三个行政区。不久,三个公社根据所在位置分别改名为崇兴、城关、磁窑堡公社。
1961,三个公社调整为11公社。原重兴公社分为重兴、郝家桥(原名胡家堡)、郭家桥、独木桥四个公社。原城关公社分为城关、新华桥、梧桐树三个公社。原磁窑堡公社分为磁窑堡、横山、石沟驿、马家滩四个公社。
1964年6月,城关公社解析城区部分,设镇。1075年5月,城关公社更名为东塔公社。
1980年5月,恒山公社更名为何琳公社;石沟驿公社改名为白土岗公社。1981年4月,新开发的五星坡新增5个李坡公社。
6月1983,公社更名为乡镇。9月,大泉新灌区成立大泉乡。
1985 65438+2月,崇兴、新华桥、磁窑堡、马家滩改镇。2000年,灵武市辖5镇9乡。
总人口249890人,各乡镇人口:镇30986新华桥镇23753崇兴镇17325磁窑堡镇30079马家滩镇1199东塔乡18271梧桐树乡20464独木桥镇1628。38+0郭家桥乡17230大泉乡7545何琳乡7366李悟坡乡4755白土岗乡9275阳泉墩虚乡4251灵武农场虚乡10064长庆局油气处虚乡141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4年9月,灵武市何琳镇横城村正式划归兴庆区张争镇管辖。横城村东临水洞沟,西临黄河,南接何琳镇柴犬村,北靠明长城。南北宽3.5公里,东西长15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人口547人。
2.在灵武市历史上,古代有哪些朝代称灵武,县制历史已达2200年。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灵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65438+公元前0年),设立灵州郡,北魏设立博古律镇,北周设立灵州,隋朝设立灵武郡,均为宁夏平原最高行政机构。
唐朝时,灵武是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的驻地,掌管七座军府和三座受降城,军事辐射远至西北和内蒙。“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恒力在灵武登基为肃宗,并将灵州都督府提升为大都府。肃宗在灵州调兵遣将,统率天下,平定叛乱,复兴中唐,令灵州名扬天下。
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党项首领李攻取陵州,改为西平府,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西夏建国后,西平府和兴庆府(西夏首都,今银川市)合称东西京。
元明清时期,陵州管辖区域逐渐缩小,但地位依然重要。袁志属于宁夏府路。明朝千户,直隶在宁夏卫。清理垃圾卫生中心,灵州是宁夏直隶地区。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灵州改为灵武县,隶属宁夏省,灵武县东南的蒙城、集宁、惠安、延吉要塞划为盐池县,灵武县的版图进一步缩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灵武县隶属宁夏省,行政区划为1市(吴忠)6区,1950年与吴忠分离。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成立河东* * *自治区,隶属灵武县。1955年,郭家桥乡金银滩划入吴中。宁夏* * *自治区成立于1958,灵武县属自治区管辖。1972年,设立尹楠区,灵武县为所辖七县市之一。1996年,灵武撤县设市,托管吴中。2002年,灵武脱离吴中,归银川市管理。
3.谁知灵武历史上战国时属北秦郡管辖,秦统一全国后,设在阜平郡(今灵武市西南),灵武归其管辖。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建立陵州(因地处河洲,“随水上下”而得名),这是该地区最早的行政区划设置。北魏太炎三年(437),博古律镇在此建立。
孝昌二年(526),博古律镇改为陵州,北周迁回乐县。607年,隋大业由灵武郡统治。
唐武德元年(618),又被灵州统治。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民族和解的目的来到这里。天宝末年,安史之乱,苏于756年设衡,并升任都督府。宋先平五年(1002),土地入党,撤销县,改称西平府。
西夏始建于1038,曾是西夏的临时都城。元仍由灵州统治,灵州属甘肃宁夏府路管辖。
设陵州守千户,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清雍正二年(1724),灵州迁址,隶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国二年(1913),废州位于灵武县,属甘肃朔方路(宁夏路)。1929硕放路改建为宁夏省。
1945年,宁夏省设立行政督察区,灵武县为第一个督察区。不久,这一区被撤销,仍属宁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成立河东* * *自治区,灵武隶属河东* * *自治区。
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河东* * *自治区改为甘肃省河东* * *自治区。1955河东* *自治区更名为吴忠* * *自治州。
1958年,宁夏* * *自治区成立,吴忠* * *自治区随即撤销。灵武县属于宁夏* * *自治区。1972年,宁夏* * *自治区尹楠地区成立,灵武县归其管辖。
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灵武市(县级),仍属尹楠地区。1996 9月16,灵武市正式对外营业。
1998,灵武市由地级吴中管理。2002年6月25日,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2002〕92号)批准将灵武市由吴忠市改为银川市。
4.吴中历史吴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岸边灵武“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羌、戎、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此追逐水草、放牧牛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兴修水利,耕种农田,吴中有引黄灌溉的历史。汉唐盛世吸引了中国的大融合,在这里建立了富平郡,太宗亲自接受异族的回归;“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享在灵武登基,灵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那时候吴中还挺有钱的。党项首领、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腹地,也在今天的吴中地区;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宁夏省成立于1929;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河东* * *自治区成立。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改为吴忠* * *自治州,辖吴忠、金鸡、灵武、盐池、同心五县;1958,州划归宁夏* * *自治区;宁夏* * *自治区尹楠地区成立1972;1998年,尹楠地区撤为地级吴中(同时县级吴中改为利通区)。历史上吴中地处边塞,吴中的地名也来源于古代边塞设立的军营名称或卫戍司令姓名。
5.唐朝的灵武就是现在的灵武,古称灵州。宁夏* * *自治区所辖县级市是宁夏* * *自治区和银川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灵武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江南边塞”之称。早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灵武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建县2200多年。
唐朝时,灵武是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的驻地,掌管七座军府和三座受降城,军事辐射远至西北和内蒙。“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恒力在灵武登基为肃宗,并将灵州都督府提升为大都府。肃宗在灵州调兵遣将,统率天下,平定叛乱,复兴中唐,令灵州名扬天下。
6.银川的历史是银川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水洞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表明,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宁夏是羌、戎、匈奴的聚居区之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蒙恬率30万大军戍边,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秦长城,修建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到了汉代,这里的农业经济已经相当繁荣。汉阳朔皇帝在位期间,修建了北方电农镇,翻开了银川城市建设史的第一页,至今已有2000多年。汉武帝刘彻两次访问宁夏,向中国移民70万人,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灌溉。唐高祖宜丰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现在的银川市兴庆区所在地。唐安史之乱后,太子恒力进入宁夏,在那里登基称帝(唐肃宗)。当时的银川已经成为中国东西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农业发达,财富可观。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了以宁夏为中心的大夏王国,史称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为都城。首领李元昊在这里建了一个祭坛来收藏书籍,也就是皇帝的宝座。当时西夏的疆域包括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新疆东部等西北广大地区,与宋辽金政权对峙了189年。元朝灭西夏后,1288设置宁夏府道,地名“宁夏”由此产生。此后,银川一直是历代王朝守卫边境的重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成立宁夏* * *自治区,首府为银川。
7.宁夏近代史宁夏得名,始于平定西夏。公元1227年,元朝灭西夏后,改称“宁夏”,意为平定西夏,稳定西夏,使西夏“太平”。
宁夏* * *自治区历史悠久。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骨骼和火迹表明,宁夏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他们创造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水洞沟文化”。解放后,宁夏发现了许多“细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表明,在67000年至34000年前,宁夏南北的“居民”已经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并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有游牧部落活动,称胡(北帝)、羌(西戎),后称鬼戎(荀彧、浑州)。我在周宣王的时候,在太原(今固原地区)做过一次入户调查,调查显示,太原不仅人口多,而且还有一个行政系统。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南部属秦,其余地区居住着夷曲戎、燕等部落。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后,建立中央政权,宁夏属北地郡。
西晋末年,匈奴人赫连勃勃于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权,定都通宛城(今陕西省靖边县),管辖宁夏。唐朝全国分十路,宁夏属于关内路。唐朝在灵州(今灵武市西南)设太守府和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于756年在灵武登基。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了以宁夏为中心的大夏王国,取名大夏(因地处宋朝西部,史称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定都,疆域“东有黄河,西有玉门,南有小关,北有大漠”,“两万余平方里”,与宋辽金政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元朝灭西夏后,设置宁夏府路,开始有人迁入。
明朝建立宁夏魏,在灵州、固原地区安置了大量* * *作为“驻防户”。清代建宁下府。乾隆年间,银川发生大地震,原址损毁严重。乾隆皇帝拨巨资重建家园,在郊区建新城,称新城。乾隆以后,“宁夏离平凉一千多里,回庄尽知”,成为中国最大的* * *居住区。民国初年设立朔方道,1929改为宁夏省,辖内蒙古自治区除固原、阿拉善左奇、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外的现有市县。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仍沿用宁夏省原名。其管辖范围与中华民国相同。1954年,撤销宁夏省,阿拉善左奇、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1958 10 10月25日,宁夏* * *自治区成立,辖甘肃省银川地区、吴忠* * *自治州、西海固* * *自治州和靖远、隆德县。65438年至0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奇和阿拉善右旗的五个公社并入宁夏。
1979年,这些地区被调回内蒙古自治区。
8.银川有多大?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温泉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最早的聚落。
殷商、春秋、战国时期,是北羌、荀彧(肉粥)、匈奴等民族活动的游牧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属于北地郡。
汉阳朔皇帝在位期间(公元前24年左右),修建了北方电农城(又称鹿城、饮汗城),这是银川建设的开端。
南北朝时,大夏国重建了理子花园,成为驻军和运粮的重镇。怀远县、怀远县位于北周。
唐高宗宜丰二年(677),怀远县被黄河淹没,城被废弃。第二年(678年),在老城(今银川市兴庆区)西建新城。
怀远镇在宋代,北天玺四年(1020),党项首领李德明从灵州(今灵武)迁都怀远镇(今银川),建宫改称星州。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做了兴庆州。
宋保元元年(1038),李元昊在皇帝宝座所在的兴庆府建坛,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银川)。袁买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
民国时期(1929)设立宁夏省,银川为省会,称为宁夏省会。
1944年4月,宁夏省会命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是宁夏的首府。
1954年撤销宁夏省建制,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机构所在地。
1958 10、宁夏* * *自治区成立,银川是自治区首府和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9.吴中的历史吴中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岸边灵武“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羌、戎、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此追逐水草、放牧牛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兴修水利,耕种农田,吴中有引黄灌溉的历史。汉唐盛世吸引了中国的大融合,在这里建立了富平郡,太宗亲自接受异族的回归;“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享在灵武登基,灵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那时候吴中还挺有钱的。党项首领、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腹地,也在今天的吴中地区;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宁夏省成立于1929;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河东* * *自治区成立。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改为吴忠* * *自治州,辖吴忠、金鸡、灵武、盐池、同心五县;1958,州划归宁夏* * *自治区;宁夏* * *自治区尹楠地区成立1972;1998年,尹楠地区撤为地级吴中(同时县级吴中改为利通区)。历史上吴中地处边塞,吴中的地名也来源于古代边塞设立的军营名称或卫戍司令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