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石油安全环境是怎样的?
随着石油的发现和使用,石油污染也随之而来。自从德雷克在1859年在泰特斯维尔钻了第一口油井,石油污染就开始显现。人们对石油重要性认识的加强,战后持续的石油危机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石油的大量开采、运输和使用,使得海洋石油污染空前严重。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漏入海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倒入海中的石油量为200万~ 654.38+00万吨。因航运排放入海的油类污染物为654.38+0.6万~ 200万吨,其中约654.38+0/3是由于海上油轮事故造成的漏油。中国每年大约发生500起海上溢油事故。沿海地区海水含油量已超过国家海水质量标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严重。
海洋石油环境污染主要是由海底石油开采和油轮污染造成的。
一.油轮
船舶污染主要是由于压载水、洗水的排放和油轮事故(触礁、碰撞、搁浅等)造成的。).油轮作业排放的压载水和洗舱水通常含有3% ~ 5%的油。以前这些含油废水大部分直接排海,入海油量可达百万吨,几乎占污染总量的一半。后来,大多数油轮实施了批量监管,回收废水中的油,从而减少了对海洋的污染。然而,多年的调查仍然表明,海上石油运输线水域的石油污染普遍较为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10万吨石油。直到现在,海底沉船腐烂的油罐里还在漏油。两伊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油轮遭到袭击,大量石油污染了海湾。如图39-1所示,污染处理后,工人将砾石放入桶中,然后用高压喷枪清除油污。
图39-1溢油被污染后的清理。
早期国外重大海洋油污事故主要是油轮泄漏、沉没、解体造成的。
(1)1967 3月,利比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属傻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泻入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1999 65438+2月,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遭遇风暴袭击,断裂沉没,泄漏了10000多吨重油,污染了400公里的沿海地区。
(2)1967年3月18日,利比亚油轮“托雷·卡格农”号在英吉利海峡7处岩礁搁浅,导致123000吨原油泄漏。
(3)8月21,0972,利比亚油轮Texanita和奥斯威辛保卫者号在南非海岸附近相撞,65438+万吨石油流入大海。
(4)1972 19年2月19日,油轮“海星”号在阿曼湾沉没,泄漏115000吨石油。
(5)1975年6月7日,日本油轮“昭和丸”号在马六甲海峡发生事故,溢油23.7万吨。
(6)1976 16年3月3日,载有25万吨石油的“奥运勇者”号行至法国海岸,遭遇风暴袭击。船体裂成两半,船上所有的原油都流入了大海。
(7)1978 3月16日,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Amoco Cadiz)方向舵失控,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附近搁浅。这是当时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之一,也是代价最高的海岸搁浅和海上污染事件之一。
(8)超级油轮“大西洋皇后号”(1979,大西洋西印度群岛)漏油事故:希腊超级油轮“大西洋皇后号”和“爱琴海船长号”相撞爆炸,导致2654380200桶原油泄漏到大西洋。
(9)1981年,英国北海油田海上钻井平台和一艘希腊油轮的漏油事件,让斯堪的纳维亚成为海洋生物的地狱,数十万只海鸟死亡。
(10)1983 8月5日,西班牙油轮Castro号在南部非洲好望角附近海域起火,有近65438万吨原油入海。“卡斯特利乌斯·贝尔维尤”号油轮事故(大西洋,1983):事故发生在南非海域,最终因航行途中起火而毁于两截,泄漏原油654.38+0.86万桶。
(11)1989 3月,美国21万吨级油轮“瓦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严重污染了阿拉斯加海域。焚烧死去的海洋动物花了半年时间,焚烧后的油污物质达到5万吨之多,需要用船运到俄勒冈州的有毒废物堆放场进行处理。1300 km沿海地区被污染,当地三文鱼和鲱鱼几近灭绝,数十家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埃克森瓦尔迪兹漏油事件信托委员会2009年发表报告,称事故留下“灾难性的环境后果”,阿拉斯加一度繁荣的鲱鱼业在1993彻底崩溃,至今未能恢复;三文鱼的种群数量始终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量虎鲸濒临灭绝。据估计,Exxon Valdez漏油事件导致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秃鹰和22只虎鲸死亡。
(12)油轮ABT夏季号事故(1991,大西洋):伊朗油轮ABT夏季号在安哥拉海岸以西约900英里(约1448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沉没。
(13)“MT Paradise”事件(1991,意大利地中海):装载1.07万桶原油的油轮起火沉没。
(14)明盖巴拉克事件(1992,乌兹别克斯坦明盖巴拉克油田):发生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山谷。事故原因是爆炸引发火灾,燃烧了约两个月,泄漏了200万桶。事后紧急修建了拦截坝,避免了更大的生态灾难。
(15)1992 12 2月,希腊油轮爱琴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搁浅,随后在强风巨浪的冲击下断成两截,至少6万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的区域。
(16)1996 2月,利比里亚油轮“海洋女王”号在英格兰西部威尔士圣安角附近触礁,147000吨原油泄漏,25000多只水鸟死亡。
(17)1997俄罗斯油轮Nakhodka号在日本岛根县殷琦岛东北海域突然断成两截。在破碎过程中,流出的原油形成了数十条油带,对当地的海洋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8)1999满载两万多吨重油的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的海域沉没,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和沿海地区。此时正是海鸟的迁徙季节,因此约有30万只海鸟成为油轮埃里卡号的受害者。
(19)1999 12、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出10000多吨重油,污染了400公里的沿海地区。
(20)1999 12月12日,满载2000吨重油的“埃里卡”号油轮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海域沉没,造成大量漏油,严重污染附近海域和沿海地区。当时,法国西海岸至少有20万只海鸟成为“埃里卡”号油轮漏油事件的受害者,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件。
(21)2002年6月11日,利比里亚油轮Prestige号在西班牙西北部解体沉没,至少63000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 * *统计,千千海岸被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22)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在刻赤海峡遭遇强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事故区域污染严重。
第二,石油开采
海洋石油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四个阶段,每个开发阶段的一些特定活动都对环境产生影响,在水体、海底和空气中有复杂的表现,或产生物理效应或化学、生态变化。
图39-2油井爆炸的照片。
图39-3油井爆炸冒出滚滚浓烟。
图39-4溢油造成的海洋生态灾难
如果每天漏油量高达400万加仑,就相当于再漏3个月约3.78亿加仑。“这可能成为(世界)和平时期最严重的漏油灾难。”英国石油公司(BP)用“灭顶法”封堵墨西哥湾油井失败。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于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故障被拆除维修,翻滚的原油在被部分压制数周后再次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阔的水域。
2010 7月15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近三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于6月5438+0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经成功覆盖水下漏油,“再也没有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石油继续流出海洋;天然油容易与海水混合;产生的粘性混合物难以燃烧,甚至难以清洗;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发源地;海岸线上有大量难以清理的沼泽。强风和巨浪将石油直接推向一些最敏感的沿海地区:路易斯安那州和周围各州的沼泽地。这里有三种海滩:沙滩、岩石滩和沼泽滩。例如,佛罗里达沙滩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难清除的是沼泽中的浮油,深水地平线泄漏的石油首先流向这里。肯尼耶说,沼泽非常脆弱,试图清理浮油会对其造成严重损害。一旦浮油渗透进来,沼泽上的草必须割掉。但是,它也可以渗透到土壤中,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清除油。
吃油的正常细菌必须有氧气才能发挥作用。在沼泽的土壤中,他们没有足够的氧气来进行这个过程。此时正是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生态系统最脆弱的阶段。6月份飓风季节即将到来,专家认为届时浮油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虽然这听起来可能违反直觉,但一场大风暴将有助于驱散和稀释浮油。欧文顿说:“飓风是天然的吸尘器。”它经常清理一切。但是对于持续的漏油事件,飓风并不能完全清理干净。
欧美国家早就重视海洋石油环境的保护。由于担心石油泄漏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美国颁布了近海石油开采禁令:
65438年至0969年,美国加州海滨小镇圣巴巴拉的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井喷事故,溢出的石油污染了整个南加州海岸,给当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此后,海上石油生产遭到越来越多的人和环保组织的抵制。于是,在里根任期内,美国国会在1982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陆架上进行油气勘探,范围从海岸线4.8公里到322公里。该法案每年延期一次。
然而,由于1989年3月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触礁造成的毁灭性生态灾难,1990年6月,时任总统老布什签署法令,命令内政部进一步扩大禁采区,除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马州和阿拉斯加州(部分地区)以外的所有近海地区不得出租给石油公司。1998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进一步将法律有效期延长至2012年。奥巴马政府迫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提议解除近海石油开采禁令,但仍被美国联邦法官驳回。可见人们对海洋石油环境保护的重视。
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石油污染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防治海洋石油污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