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庙与西番十八家
我在翻阅一些资料时发现,元末,岷县、临潭等地居住着18个藏族部落,史书上称之为“西番十八部”或“周涛十八部”。这些部落在明太祖的记录中被多次提及。据记载,洪武四年正月,西番十八家元帅、各族总督、原军民元帅府大儒华来朝,被任命为十八家千户、周敏府副千户的正、副千户,掌管各族。同时,给了他们很多衣服、靴子和袜子。后来,这些西藏叛逃者再次叛乱,于是明太祖派寻找西方的将军穆英去征服。《明太祖实录》记载:“蜀多儿、贾伍兹杜尔、阿布尚,十八族三副使谋反,命西凉将军穆英班师议之,据邻七站之地。”金在临潭县的祖师爷金朝兴,此时带着两个弟弟来了,跟着穆英。
或许情况就是这样。当时明军逐渐进攻,藏族等少数民族撤退,迁徙到更远的地方。原来他们十八个部落居住的地方都被明军占领了。明军每攻克一个地方,就留下部队守卫。这些部队属于不同的将军。守卫为了表示属于不同的指挥官或者怀念自己的指挥官,就把自己的指挥官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最后形成了对神灵的崇拜。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西番十八部”在陶敏地区没有立足之地,不得不背井离乡,而他们曾经占据的18地块,则被桃州卫的18小股部队驻守。自然会建18庙祭奠。
目前,陶敏地区有许多地名被称为旗帜,如赵德胜、张子明和韩城的陈其乡。旗是明朝卫生院军事系统中最低的编制单位,每旗100多人。与此同时,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的一座寺庙里,有一封明朝写给阿瓦里部落首领的信。其中一封给了一个叫阿布舒的部落首领,他被任命为河州卫的统帅,让他的后代继承,让他必须遵守纪律,保护人民。这件事发生在洪武六年(1373)八月。据史料记载,周涛魏和魏民洲分别于1379年和1378年脱离贺州魏。可见,洪武六年在此居住的藏族部落,如今已迁移至数百公里外的青海省同仁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西番十八家”与“十八庙”的关系。
6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民族斗争早已成为过去,唯有青山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