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的历史演变

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明朝时期,总指挥官是武官,没有军衔,他对士兵、人员编制和军衔的指挥也不确定,通常是公爵或地方长官。清朝以后,军权属于省长、知府的文官,而服从省长、知府的总兵武官则改为二等。根据驻地的不同,负责的士兵人数差异很大,从大约15000人到数百人不等。总的来说,在清朝,中国总共有83名士兵。

其中陆路约70个总兵,水路约13,掌管中国18个省的614驻军约63万人。

就台湾省而言,在20世纪之前,台湾省的总兵都是由台湾道学控制的。他们管辖的部队被称为台湾省镇,官方头衔也称为台湾省镇总兵。这个数字大约在10,000到15,000之间。

清朝时,总指挥官为绿营兵,军衔第二,下辖提督,掌管镇上军务,又称“将军镇”。其直接管辖下的绿营人士被称为“镇标”。清初,大将军没有固定的官阶,是左右三军的统帅,知道所有的头衔在一起。他干了十八年(1735),才定了级。史静步兵营有左右两个连长,他们是步兵指挥官和助理军官。清末北洋水师也有左右总兵,所有铁甲船都是领导翼的领导。

明朝末年,总兵都是明朝高级将领,全国只有20人左右。用今天的话说,他们相当于军事指挥官。力量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