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历史

明清时期是深圳(包括龙岗)历史巨变的时期,也是区划建制越来越清晰的时期。

中国历史的车轮进入了封建社会后期——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1),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资本主义的种子逐渐出现,农副产品和其他商品的交易中心逐渐形成——农村城镇。政治上,封建王朝日益腐败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特别是沿海地区,海盗、日本“敌人”和西方殖民主义者日益猖獗。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鸦片战争,占领并强行租借了香港、九龙、新界等原属新安县的大片土地。中国从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逐渐衰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连清朝也最终灭亡。在现在大鹏湾附近的龙岗地区,清初大批粤东梅县、兴宁地区的客家人迁入,艰苦发展,农村和城镇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龙岗沿海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大鹏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海防基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建立的“大鹏守千宅”城(今龙岗区大鹏镇)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建立“东莞守千户”(今南山区南投市)城。为巩固封建统治,安定人民生活,加强海防储备,明朝万历元年(1573),东莞县部分地区被分割(唐以前主要为保安县),恢复县制,称为“除旧革新”意义上的新安县,县治设在“东莞守千户”城,即今天南山区的南头市。大鹏锁城、东莞锁城的建立,新安县建制的恢复,可以说是明清深圳历史上的大事,必然会影响当地龙岗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建制的变化。

龙岗地区的划分体系在明清时期逐渐被记录下来,到了清末,有了更加科学清晰的地图可供查阅。总的来说还是分别归桂山县(今惠阳县)和新安县(后保安县)管辖,政府两头。因此,我们必须以单县和新安县两个系统来解释明清时期龙岗地区的历史沿革。

第一,龟山县的部分

据康熙十四年(1657)、乾隆四十八年(1783)龟山县志记载,明清实行县、乡、都(社)、图(村)制。明代,桂山县有13都城42里,县南的淡水河流域,包括现在的龙岗地区,属于上下淮都。共有四幅地图,即地图1、地图3、地图4和地图5,主要村庄有河村、黄洞、丹竹洋、漂流洞和沙岙。椽子洞靠近金平,晚清时隶属龙岗约堡管辖。

清同治九年(1870),龙岗有了明确的建制——龙岗约堡(110里桂山县城南)。这是龙岗历史沿革中最早的记载。当时桂山县的乡村分别归县丞、典史、巡检司管,其中龙岗约堡归加比巡检司(驻淡水)管。龙岗约堡下辖8个村:河岙、龙岗、坪山、坪地、筏洞、胡涂、秦牧、汤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龙岗集市和坪山集市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两者之间有一条“通途”。可见,龙岗作为地方经济的集散地,早在130年前就已逐渐形成。

二、新安县部分

龙岗区的另一个下属是新安县管辖。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新安县志记载,明末509图新安县分为3乡7都57村,其中城乡七都辖深圳、普格(今布吉)、平湖、葵涌、大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新安县志》记载新安县的村落分别由县丞、典史、巡检司管理。其中葵涌、王牧洞、大鹏、南澳、祁龙归县官管辖,王牧洞、葵涌洞已形成地方经济中心。普格、草埔仔、南岭仔(今南岭村)、和平湖归官司巡察(今福田区赤尾村)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明清时期,深圳龙岗区分别隶属于龟山县和新安县。具体来说,横岗、龙岗、坪地、坪山、坑梓镇的范围属于桂山县,先由上下淮都管理,后由加比稽查处(在淡水)管理。今布吉、平湖、葵涌、大鹏、南澳镇属新安县,其中布吉、平湖先属七都,后属观复巡检司(赤尾村)。葵涌、大鹏、南澳最早归七都所有,后归仙城管理。这一结论不仅有清代《龟山县志》、《新安县志》的证明,还有清末地图的依据。一幅是同治五年(1866)英国人科学绘制的新安县地图(藏于香港档案馆,深圳博物馆抄);二是清末宣彤元年(1908)桂山县地图(惠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提供)。两图对比,上述龙岗地区的建制清晰无误。

值得指出的是,在横岗镇、龙岗镇、坪山镇的历史沿革中,深圳于1997年编纂的《深圳十九镇志略》中记载“横岗尾村在清初已有,为新安县成版图。“(第132页)。”清朝初年,龙岗为新安县李典史管辖,光绪七年(1881年)正式成立”。(第144页)屏山(含坑梓)“明朝属新安郡”。(第167页)而1997年宝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宝安县志》也有类似的表述。这是由于作者未能仔细核对《新安县志》和《桂山县志》中的材料,更未查阅地图,也未对同名村落进行分析研究,造成张观戴笠笔误,将原属桂山县的横岗、龙岗、坪地划归新安县。

据我们查证,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新安县志所记载的龙岗村,与南头村、后海村、向阳村相连,明显在南山区南头、蛇口一带,而这个龙岗村肯定不是龙岗区的龙岗镇。另外,仙城管理的“横岗尾”与大鹏市、大鹏市、王牧村、葵涌村相连,说明它应该在今天的大鹏、王牧、葵涌一带,而这个“横岗尾”绝不是今天的龙岗区横岗镇。这是未经考证地名重复造成的笔误,应予纠正。

明清时期龙岗分属新安、桂山两县,说明深圳的历史既是新安县(宝安县)的延续,也是桂山县(惠阳县)的延续。原新安县以广府人为主,桂山县以客家人为主。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是深圳新文化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深圳历史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