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材料的历史发展

早在1857年就出现了录音机的雏形,当时使用的是宽3mm厚0.05mm的钢带。1898年,丹麦人w·普尔森发明了实用的磁记录器,使用的记录材料是直径为1 mm的碳素钢丝,经过不断改进,1907年出现了DC磁偏记录器,为磁记录技术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工业的发展,磁记录技术和设备不断完善,磁记录材料也相应发展起来。1928年,德国人J.A .奥尼尔首次制成纸基磁带,带速为76.2厘米/秒..从这盘磁带到实际应用。1938年盖娜发明交流偏磁法后,磁记录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磁带性能得到发挥,记录效果明显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出于军事需要,秘密研究磁记录技术并取得很大进展,出现了环形磁头、超声波交流偏磁等新技术和新器件。美国M. Canlas公司生产的1947 γ-Fe2O3为制备各种记录材料提供了广泛的原料来源,至今仍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氧化铁磁粉。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现为索尼公司)和日本东北金属公司分别于1950和1952年研制成功录音机和塑料带基磁带。1953年,美国Reeves Brothers公司研制成功聚酯胶带,目前仍在广泛使用。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盒式录音机和盒式磁带同时诞生,使录音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录音发展到录像。1960年,日本岩手俊一发明了金属磁粉。1966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CrO2磁粉。1970年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3M)推出Co-γ-Fe2O3磁粉。同年,索尼、松下电器和日本胜利公司联合生产的U-matic录像机中使用的1.9cm(0.75in)录像带就是用这种磁粉制成的。在1973和1974中,日本制造了新的钴包覆磁粉,商品名为Avilyn和Beridox。与此同时,数字录音材料也在不断涌现。在1956和1972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将硬盘和软盘作为外部存储材料分别放入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70年代初磁光盘的出现和日本索尼、胜利公司生产的1975、1976盒式录音机、录像带,使磁记录技术有了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用于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垂直记录的蒸镀薄膜磁带和金属磁带等新材料的出现,磁记录材料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磁记录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60年代研制出酸性针状γ-Fe2O3磁粉,70年代又相继研制出碱性磁粉、钴包γ-Fe2O3磁粉和其他改性γ-Fe2O3磁粉。有100多家制造商从事磁记录材料的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