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个蒸汽舰队为何以闹剧收场?
这个故事也许不真实,但却生动地表现了晚清有识之士对近代西方文明的焦虑。
鸦片战争,装备了整墙火炮的风帆战舰已经让中国人“大开眼界”,而美国内战,装甲舰艇首次登陆战场,世界海军军备进入腾飞时代。蒸汽机、钢铁装甲、旋转炮塔和大口径火炮让曾经雄伟的远航战舰相形见绌。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现代化海军。
当然,还有一个需求更加迫切。
其实在1856年,清朝就已经有购买外国战船的打算了。当时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快三年了。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赢得了一些西方人的同情,所以得到了大量的洋枪,使他们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占据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清政府希望购买战船封锁长江,以切断太平军与外界的联系。
但不久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所以这件事只能搁置。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61年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结束。国内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获得出海通道,太平军试图向东南沿海方向发展,一度进逼上海,控制了宁波这样的重要港口。这一系列举动损害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太平军的一些过于血腥暴力的行为也让西方舆论失望。
清政府承诺通过条约保护列强利益,于是列强收起了对太平天国的同情,转而表现出与清政府合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受到海岸威胁的清政府也希望有效地从水上阻击太平军,水陆夹击天京,因此也将购买战船再次提上日程。
在恭亲王的游戏里?军务尚书文祥、两江总督曾国藩、海关税务总局英国人李泰国,经过一番博弈和拖延,清政府最终做出了向英国购买三艘中型和四艘小型船只的决定。
军事部长文祥
江苏、福建、广东三省海关共同投入65.2万两白银作为船舶、设备的购置费用,并从以后的海关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支付船队的维护费用。海军官兵和水兵由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选拔。从这一配置可以预计,新舰队的官兵绝大部分来自湘军系统,曾国藩将其纳入的意图也非常明显。
清政府对这支新舰队还是抱有很大期待的。用曾国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能平叛,勤政高瞻远瞩。”我们希望依靠它不仅可以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可以抵抗随后的外国侵略。
作为卖方,英国也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这不是小买卖,而且既然清朝已经下定决心要打造一支新的海军,他们也希望它能成为友军。
因为蒸汽战舰是一个浮动的海上工厂,每个岗位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不是买军舰就能解决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军舰将需要由英国人指挥、驾驶和操作。未来的中国海军官兵也是英国海军的学生。如果控制得好,这支舰队短期内还将扮演英国海军在远东的另一支分舰队的角色。
英国为这支舰队的成立打开了大门。在此之前,1854的立法规定,英国臣民不得为外国服役和作战。英方通过颁发女王特许状授权李泰国在英国招募人员,并聘请现役皇家海军军官加入舰队。
最终购买的战舰数量为8艘,如下表所示(各地吨位记录差异较大,此处以台湾省学者王嘉健的数据为准):
3艘炮艇:
“中国”,原英军非洲,669吨;“北京”号,前英国莫霍克,670吨;江苏,新定制,1000吨。
3艘炮艇:
“厦门”,原英国碧玉,310吨;“天津”号,新定制,445吨;“广东”号,新定制,445吨。
注:以上六艘军舰统称为“炮艇”。按照现在的习惯,本文把吨位在500吨以上的称为“船”,吨位在500吨以下的称为“艇”。
1艘军需船,从私人来源购买;1快艇,购自私人。
除了船只,李泰国还购买了武器、煤炭和其他物资,并雇佣了以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斯彭为首的458名官兵。
所以这是一笔愉快的交易。买的军舰虽然不大,但也不落伍。上面配备的设备没有详细记录,但可以推测整体情况还不错。CEO带着一个新员工上班,踏上了东方之旅。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和美好,除了一件事。
清廷很快发现,李泰国和舰队司令(当时称为“总统”)阿斯彭在他们背后设置了舰队宪章。
我想在这里介绍李泰国。李泰国的英文名是Horatio Nelson Lay,她的母亲据说是英国著名海军纳尔逊的后代。10岁时,他随父亲来到中国,父亲是英国驻广州领事。父亲15岁去世,他去了香港谋生。他先后在港英政府、通商口岸、地方海关工作,其间努力学习中文,成为一名中国通,并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李泰国。此后步步高升,最终被清政府聘为海关总税司,成为中国海关最高* * *官。
李泰国
李泰国是半个中国,但他非常傲慢。
他和阿斯彭上校私下制定了舰队宪章,规定舰队不隶属于任何地方总督——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由天皇直接指挥——这似乎符合国际惯例。然而,皇帝的命令必须由李泰国传达,而阿斯彭只能这样做,而且“如果有什么事情不被遵循,李泰国不会通过法令”。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意味着清朝花了几十万两银子买下这支舰队,却让李泰国做了最高统帅,没有人会同意。
然而,由于李泰国得到了英国驻华公使的支持,他的态度变得异常强硬。经过反复谈判,在另一位外国海关官员赫德的斡旋下,宰相衙门与李泰国商定了一份新的租船契约,约定中国为“汉大总统”,阿斯彭为“汉大总统”,即副司令。舰队必须服从相关长官的指挥。
双方还分别规定了攻克天京后的赏赐。如果清军和白杨舰队联合攻克天京,30%的财产归朝廷,35%归白杨和外国官兵,35%归中国官兵。如果阿斯彭的舰队独自征服天京,70%的财产将归阿斯彭。
这完全是唯利是图。
但是,这个妥协宪章并没有解决问题,这次轮到地方长官炒股了。这支舰队的中英官兵预计有600多人,武力强大,不会甘心服从总督的约束。毕竟之前的洋枪队已经让诸侯吃药了;另外,军舰和装备对中国官兵来说并不熟悉,最后很可能还得听阿斯彭的指挥。
在诸侯中,曾国藩是第一个主张购买战船的。因为此时战局发生了变化,项实现了对天京的合围之势。虽然攻势仍不顺利,但拿下天京只是时间问题。他不愿意看到有人插一杠抢功劳,除非他能保证这支舰队会成为项的水师而完全听命于他。他还设想每船只留三四名洋水兵,其余岗位由项水师官兵担任,其部将蔡国祥为舰队司令。除了这个想法,朝廷和李泰议会不会同意。从技术角度来说,这都是梦想。
曾国藩
中国总督一方面担心即使外国人做了副司令,他的权力也太大,但另一方面外国人又觉得这个职位太小。
当时的军舰还没有配备电报。当阿斯彭的舰队几个月后抵达中国时,发现刚一登陆就被降职,要听从中国当地官员的指挥,大大羞辱了自己。这位傲慢顽固的英国人愤怒地向首相衙门提出,如果他的章程不被批准,将导致全体水手辞职以示抗议。
在中国和英国之间几次摇摆之后,外交关系几乎破裂。
更何况清政府发现,没有这些洋鬼子,这些现代化的战船连开都开不了,更别说打仗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英方掌握着核心技术,中方极为被动。曾国藩甚至愤怒地说,外国将领会把船只当作舶来品,把中国官兵当作仆从,湘军士兵会视之为奇耻大辱。最好是与其他国家分享船只,而不要求原价,这样可以降低李泰国的傲慢。
把用真金白银买的船白送给外国,也叫“分赏”,也要靠这个小女人的赌气“收起李泰国的嚣张”。曾,一个有着政治战士美誉的人,对国际关系的认识如此浅薄,更不用说其他中国官员和人民了。
最后,美国驻华公使蒲出面干预,中英双方达成协议:军舰全部归还英国拍卖,外国官兵全部遣散,一切费用由中方负担。
蒲安臣
最终拍卖军舰及其他追缴资金共计654.38+0068万两白银(高于之前80万两购船预算,无法查到资料,可能是国际银价波动造成的,因为双方以英镑交易),但购船、运费、军官工资合计654.38+0732万两,亏损67.2万两
由于李泰国的野心、阿斯彭的固执以及中国官员的自私和浅薄,中国的第一支现代舰队以一场闹剧告终。
这场闹剧没有赢家。
李泰国因表现不佳被清政府辞退,丢掉了海关总税务司的工作,却得到了清政府一笔丰厚的遣散费。
清政府主管此事的军机大臣文祥成为众矢之的,再也不敢在创新上有所作为。
用赫德的话说,中国建设现代化海军的进程已经拖延了20年。新海军的建立很可能导致武器、机械和采矿方面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似乎没有赢家。赫德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件事上表现得机智老练,做事也懂得给清政府留足面子,给中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最能干的英国人接替了李泰国的位置,掌管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海关成为“西方国家侵犯中国经济主权的帮凶”,也成为中国政府中最廉洁、最高效的机构——直到民国。
罗伯特·赫德
这个故事有续集。“江苏”号和“厦门”号两艘船被日本的萨摩亚人拍到。当时日本还没有开始明治维新,但是地方长官已经自发向西方学习了。
这两艘船是1870年编入日本海军的,或许是在1874年入侵台湾时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