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词语

1.句子1。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东南边缘的高山峡谷中劳动和繁衍。神奇、美丽、辽阔、富饶的江川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彝族人民,也哺育了彝族悠久的历史和淳朴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彝族先民就在云贵高原、金沙江、澜沧江等地生活繁衍。西汉时期,一位先民以“昆明”之名,在云南洱海为中心的地区从事农业和游牧业。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夷”,唐宋的“乌蛮”,都是当时西南地区彝族先民的称谓。公元8世纪,建立了以夷、白为主体的南诏政权。937年,“大理”政权建立。彝族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1914、四川爆发“拉祜族起义”,这是彝族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1933年红军北上抗日期间,冕宁彝族家族首领小按照彝族传统习惯,与刘伯承司令员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第三句《西南易录》。彝文文献名称。作者姓名不详。写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内容描述了彝族的起源、发展、部落划分、族谱和习俗,也涉及哲学、科学和技术。为彝历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该书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四部散额》一书原书名有“缘起”之意,中文译名改为现名。这本书有37万字,是一部关于彝族历史和人文的杰作。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们大多生活在西南云贵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大凉山、乌蒙山、哀牢山等山区,以及金沙江、元江、南盘江、雅砻江沿岸。勤劳、淳朴、善良、坚强的彝族人民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发明创造了独特的语言,谱写了民族记忆的光辉篇章。

第五句《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彝族支系之一撒尼人之间的著名口头叙事诗。分为“我应该怎么唱?”感人处十三章,一花照天,成长,红娘,绑架,希望,阿黑哥回来了,铃响玉鸟唱,比赛,打虎,射箭,呼应,一千六百多行。长诗以女主人公阿诗玛的名字为题,以阿黑和阿诗玛兄妹反抗封建贵族势力的不合理婚姻为主线,歌颂了彝族劳动人民不畏强权、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2.长武有哪些名胜古迹?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与宁清县接壤,面对子午岭,南靠奇峰县,靠近龙源县和关山,东与宾县相连。成为渭北与陇东高原的过渡地带。

海拔847- 1274米,自然地理分为南北两部分。境内泾河环绕北部,南河贯穿南部,黑河贯穿中部。黑河蜿蜒向东,与泾河汇合,进入黄河。县城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长武县总面积583平方公里,总人口65438+70万(2004年)。县人* * *住在昭仁镇,邮编:713600。代码:610428。区号:029。拼音:长武县。

2006年,长武县辖昭仁、相公、巨家、丁家、洪家镇、冉店、豫园、龚澎、张地、亭口、枣园五镇六乡。

镜魂回答时间2008-02-07 13:04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Xi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民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Xi安为中心的关中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总结为关中十大怪杰。他们是像皮带一样的面条,像锅盖一样的锅盔,像菜一样的辣椒,大碗里的馒头,碗和锅难分,头上戴着的帕帕,半盖着的房子,不面向外面的世界,不坐起来,唱着,喊着。在Xi安碑林中,有阿清朝碑刻,记载了以Xi安为中心的关中八大名胜。这八景是华月张先、骊山夕照、刘巴雪灾、曲江柳荫、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太白雪。秦腔,又称“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大的一种。

陕西方言,以xi安方言为代表的西北方言之一。Xi的饮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作为中国西北美食的代表,Xi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清真食品占有很大比重。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起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色彩丰富的户县农民画,都是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小时候的端午节: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除了春节,端午节是最热闹的。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我小时候经常和奶奶待在乡下。

那时候的端午节让我终生难忘。像往常过年过节一样,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是叫我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节日的规矩,比如“不要乱说”、“不要偷凉拌粽子”、“不要和朋友玩”、“不要玩水”...我总是频频点头。

奶奶让我早点睡觉,这样我明天就能有个好精神。早上,我早早起床,穿好衣服,跑到厨房。这时,我的祖母已经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炉子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色的糯米静静地躺在装满水的小木桶里,像晶莹的珍珠。炉子上有几个小碟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配料:花生、豆沙、肉等等。

于是,我坐在桌边一边吃早饭,一边看着奶奶忙碌。乡下的灶台两边都有。它们同时被用来烧水和做饭。我奶奶把洗好的鸭蛋放进大锅里,用木勺从另一口热锅里舀了几勺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往大锅里放了一勺盐。然后她往炉子里加了几根枯枝,坐在我旁边开始给我织络脉。

奶奶的手由于长期劳作,已经粗糙得像树皮,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织出一条红绳。此时,鸡蛋熟了,奶奶拿起最大的一个,用红纸蘸了蘸,染成红色。然后她用干布擦干净,放在旁系里,挂在我脖子上。

然后,奶奶把瓜子、糖果、花生放进我的口袋。我经常很开心,因为这样,我可以和我的朋友一起看龙舟比赛。奶奶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叫我早点回来吃粽子。

我总是在一瞬间消失。这时,所有的朋友都差不多到了。隔壁大姐带头,领着我们几个孩子去河边看龙舟赛。

因为河小,所以只有两条龙舟。每条龙舟有13人,12人划船,1人打鼓喊口号,“一,二,嘿哟,一,二,加油”,12个皮肤黝黑的男孩子划得整整齐齐,两条龙舟互相追逐着向前。但是,孩子会知道看什么呢?我们只是想找点乐子。

女生一般看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就坐到一边分享零食。而男生,总是喜欢沿着岸边追龙舟。因为划船的人力很大,几乎每个男生身上都有溅水的痕迹。锣响了,大概是因为船在最后,刚吃完东西,我就站起来和朋友们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太阳慢慢爬上天空,奶奶的厨房里已经飘着月桂叶的香味。我赶紧跳进厨房去捡一个已经煮好的大粽子。一般我会坐在门槛上,干干净净地吃粽子。偶尔会留几粒糯米给鸡吃。看大公鸡的暴食,我也觉得好玩...虽然我妈每年端午节都会给我包粽子,编络,虽然我妈的手艺不比我奶奶差,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小时候真的很怀念端午节!端午节的粽子:好多年没回老家过节了。我真的很想念那香喷喷的三角粽子。我的家乡有很多习俗,但我记得不多了。

这是一个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把五色丝线拧成一串,很长。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的胳膊已经被绑住了。不用说,最先来到我身边的是奶奶。

贴纸每年门框上都有贴纸。

有的用单色黄纸折叠,有的用五色纸编织。奶奶曾经教过我怎么叠,现在我已经全忘了。

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俗:也有几百颗种子埋在地里。当时奶奶说埋在地里的种子会变成花蛇,保证一年丰收。

虽然我很调皮,但我从来不挖那些“蛇”,怕它们出来咬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为了哄孩子,怕打破“迷信”而编的故事。

其他的习俗我真的想不起来了,但是我忘不了每年端午节的那几百个粽子。包粽子不容易。一定要把粽子的叶子折起来,不然会“露馅”。

虽然很难包,但是有很多种:红枣粽子包米饭,蜜枣粽子包小米,粽子包米饭。用大锅煮粽子要花很长时间。

经常要等我流口水,奶奶还是不给我。做饭太难了。刚煮好的粽子不好吃。

有一次,我没等到饱,才知道舌头被水泡了。马上就把这些香喷喷的粽子放进满满一盆凉水里凉一下,我就已经吃过了。

很多天以后,一日三餐总会有粽子。街上卖的粽子不是很好吃,要么是米饭硬,要么是米饭不香,吃起来没味道。

这叫什么粽子?只是年糕而已。香喷喷的粽子让我想起了思念,甜甜的吆喝让我想起了思念。

5.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搭配词语,表达情境教学的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景描写。

2.大声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索和欣赏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云南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怀。

2.学习作者表达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景描写。

课程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类

教学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生活。

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歌唱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用歌声倾吐爱情,调动劳动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表达丰收和节日的喜悦...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唱歌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据说解放前,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在法庭上唱歌。所以在很多民族,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一个杰出的歌手经常会受到本国人民的特别尊重。

今天我们就以文学大师沈从文抒情而精彩的笔法来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雅。

轻读课文,整体感受。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下面补充一些文字。

一\ Xi皮\玉诺\奴\米敦\丹\居

禁忌(hu)赏(chóu)与铁箍(gū)轻(xο)微。

2.解释下列单词。

引用:引用经典中的句子或故事。

比喻:类比。禁忌:避免恐惧,避免恐惧。

翱翔:形容直线上升。

开创新局面:另外打开新局面。

酬和:原意是敬酒,引申为交际。

一副幸福的样子。

若无其事,若无其事。

黎明:形容阳光不强烈(尤其是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