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树敌的魏忠贤,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忠贤在位期间,人们提起他,总是忍不住赞叹:厂子老实,好办事,厂子是大明的天之巅,白玉柱子,紫金梁。很多地方都有魏忠贤的神社,魏忠贤一度被称为“九千岁”。

但对林东党来说,魏忠贤是一个有着忠诚的双手和好的血液的屠夫。后人的普遍看法是:魏忠贤打了一场党争,站在了林东党的尸骨上。

早在天启皇帝弥留之际,就判断魏忠贤即将失势。同一天,凯帝死后,马上有人向魏忠贤挑战。有趣的是,带头的不是权力和影响力都处于休眠状态的林东党,而是魏忠贤的亲信。

第一个跳出来反驳魏忠贤的是时任兵部尚书的霍。他公开表示:袁崇焕没有玩忽职守,魏忠贤罢免袁崇焕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袁崇焕在宁战争期间并没有失职。他兢兢业业地重建锦州城,击退了后金的进攻。但魏忠贤之所以罢免袁崇焕,主要是因为袁崇焕在明帝国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粮食,但最终只能打防守战,平定辽东。

换句话说,霍的表态是为了避开的重压。

关于袁崇焕和宁晋之战,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霍对的态度不应该从表面去解读,而应该去解构。

我们根本不必去注意霍所说的话是否正确。我们只需要想一件事:既然霍认为袁崇焕受到了委屈,为什么不早一点或者晚一点说,决定等到天启皇帝病重弥留之际再说?

如果掌权的不是魏忠贤,而是党,那么霍的“煽动舆论”和“造谣”罪名肯定难逃。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应该以维稳为主,你却跳出来胡说八道。你想干嘛?

可以由崇祯皇帝继任,崇祯皇帝对魏忠贤不感兴趣,只对魏忠贤手中的权力感兴趣。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魏忠贤只能是黑黑的。

欺负人的事情一直在升级。当初魏忠贤升级欺负林东党,现在林东党升级欺负魏忠贤,恶有恶报。

天启年间有个监生叫卢宛陵。这个应该属于没有下限的类型。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吹捧魏忠贤,说他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

无论谁看得起魏忠贤,谁讨厌魏忠贤,卢万玲的行为都是不屑的:一个马屁精。所以在魏忠贤即将失势的时候,卢宛陵首先倒霉。

9月,郭子思知军非法监生卢宛陵和曹岱邀请魏忠贤去学国学,于是他们被判入狱。——《明朝笔记》

卢婉玲只是一个小角色,大家也只是通过这样的小角色来试水。但魏忠贤不敢还手,于是晋级攻击来了。

崔成秀和霍是绑在一起的,是魏忠贤的两大阴谋家之一。在攻击崔成秀的时候,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大家一边攻击崔成秀,一边给魏忠贤唱赞歌,还总是把崔成秀和霍华德相提并论。

你们都是厂长(魏忠贤)最信任的人。霍知道怎么说话,而你崔成秀,只会拍马屁。把你这样的人留在工厂周围会是很大的伤害!

这种斗争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霍谋反的背景下,如果崔成秀再有三长两短,那么魏忠贤的悲剧命运将难以避免。所以朝臣们一直很注重斗争的方式方法。

在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中,崔成秀被免职。

庄烈帝登基的时候,他的党羽就知道忠贤必败,他就带着。京师御史请安,杨惟元、贾先后攻来。皇帝还在安慰。第三章,文志下令骑马回来。——《明史》卷三六○传第一百九十四章宫刑党

崔成秀倒台后,试水终止。大家此时都已经明白,魏忠贤是只死老虎,不能再咬了。既然如此,你为什么受欢迎?

10月22日,刘承元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不予理会。

10月24日,钱弹劾魏忠贤,但崇祯皇帝不予理睬。

10月25日,石弹劾魏忠贤,但崇祯皇帝不予理睬。

10月26日,钱弹劾魏忠贤,并列举了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皇帝命太监念给魏忠贤听。

十一月初一,魏忠贤辞官,崇祯皇帝命其前往凤阳镇守皇陵。

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在破庙自缢。

在一些畅销书里,魏忠贤被吹得神乎其神,仿佛魏忠贤只要想,随时可以颠覆明朝帝国。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刻舟求剑”。唐朝的太监可能有这个能力,明朝的太监肯定没有。

表面上看,魏忠贤似乎可以发号施令:他的亲信控制着锦衣卫,兵部尚书霍也是他的人。但霍的表现却是一个缩影,宦官党内并不团结。

更重要的是,魏忠贤的主子是天启皇帝,不是崇祯皇帝。主人死了,奴才们还能靠什么?

这个局面不是崇祯皇帝设计的。从表面上看,崇祯皇帝的惧、诱、进、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这种逐渐的变化只是出于人类的一种本能。

魏忠贤之所以沦落至此,也和后宫的客家有关。魏忠贤之所以能上位,主要是因为他是天启皇帝的心腹,但客家人之所以对他友好,也很重要。

客家人是后宫的定时炸弹,与张皇后等人关系极差。天启皇帝驾崩后,客家率先失势,魏忠贤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实力大减。这样结束也不奇怪。

魏忠贤有罪吗?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必须承认,史书夸大了魏忠贤的罪恶。

魏忠贤上台之前,明帝国的北方边界问题已经很乱了;魏忠贤失陷后,明帝国的北部边境问题并没有因为魏忠贤的失陷而好转,反而不断恶化。

除了北方边界的问题,还有明帝国的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除了林东党的胡言乱语,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适得其反。

如果消灭了宦官,明朝帝国就起死回生了,所以魏忠贤死十次也不为过,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很多人说起崇祯皇帝,总是很佩服他:一句话,这个皇帝多么勤政,在神武多么英明,爱民如子,勤俭节约。

不管人们怎么夸崇祯皇帝,我们都要正视一个事实,明帝国死在崇祯皇帝手里。

的确,大明延续了近300年,在这个时间节点灭亡也不足为奇。但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崇祯皇帝的外在表现无限制地奉承他,不是吗?

军事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他解决了哪一个?你可以说人力不能征服自然,但你不能得出崇祯皇帝生不逢时的结论。这是哪里?

有一个好皇帝,一群好大臣,国家才能强大,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童话里,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魏忠贤的瞬间倒台给了崇祯皇帝极大的鼓舞:我随便一挥手,狂妄的魏忠贤就倒地不起;如果我再随便一挥手,后面的黄金大概就没了;我稍微努力一下,超越唐宗松老祖宗指日可待!

什么叫不自量力?这叫不自量力。

在那个腐败的年代,军队腐败无官,贪得无厌。这些问题是全面的,绝不会像崇祯皇帝处理魏忠贤那么简单。这一切都不是始于宦官,更不是止于宦官。

魏忠贤倒台后,林东一方展开了全面的伏肃。他们开始攻击宦官,经常把腐败的帽子扣在宦官头上。好笑的是,崇祯初年,抓了两三百个太监,崇祯皇帝好像从来都不富裕。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宦官腐败,那么在查抄他们家的时候应该会搜出大量的脏银,但是残酷的事实是,从宦官家里搜出的脏银仍然无法让崇祯皇帝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是林东党诬陷太监吗?当然不是。宦官们可能会受委屈,但在贪腐问题上绝对不会受委屈。至于明末的烂环境,谁执政都会脑残肠子满。

钱去哪了?我不知道。无论如何,一定不是一个伟大而正直的林东党员拿走了它。肯定不是!

崇祯皇帝虽然幼稚,但也不是傻子。在宝座上坐了一段时间后,他大概意识到,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根本应付不了官场上的圆滑之手。

宦官被清除出政治舞台,纯属政治闹剧。清理完宦官,无非是换一批人做官,换一批人腐败。

魏忠贤的历史形象很有意思: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大家争相为他建祠;他被打倒后,大家都想尽办法抹黑他;网络时代,网民感受到了明末官僚的无能,开始为魏忠贤歌功颂德。

就我个人而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利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来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魏忠贤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有幸得到天启皇帝的支持,得以在明末政治舞台上立足。但所有人都试图回避这个事实,因为他们害怕怪罪天启皇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无所不能的邪恶太监出现了,大家都说:要不是崇祯皇帝神武英明,这个太监早就改变了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