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吴王夫差挖了一条“沟”。

简介:大运河的开凿始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了扬州至淮安的“汉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京杭大运河

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约10,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的第46项。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道,哺育了两岸几代华夏子孙,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运河不再是一条简单的河流,而是一条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展示长廊,向世界展示苏杭、淮阳、丝绸、园林、陶瓷、三国、西游、水浒、红楼等无数人文精华和文化遗迹。让我们跟随前辈的脚步,在桨帆声中再次走进大运河,感受运河文化的清新与脉动。

大运河的历史一般认为,大运河是由杨迪·杨光皇帝开通的,从那时起,南北五大水系就连接起来了。其实严格来说,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

大运河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汉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为了争夺中原,夫差还利用长江三角洲天然便利的江、湖、港支流,疏通苏州经无锡、常州到扬州的“古水道”,与汉沟相连;后来,吴王在山东菏泽挖了一条河,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四大水系连在一起。几百年后,东汉权臣曹操在河北开凿运河,建立了黄河和海河水系的联系——可见运河早在东汉时期就沟通了五大水系。

公元587年,杨光的父亲,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为了漕运,将勾践凿直。杨光即位后,开凿了郑州西北至盱眙的通济渠。608年,开凿永济运河,将沁水南引黄河,北至卓君县(今北京西南郊区)。两年后,杨光重新开通了从镇江到杭州的江南运河,全长800多英里。至此,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杭州为终点的南北大运河正式形成。唐宋时期,大运河不断疏浚,交通更加顺畅。元朝建都后,将原来绕行洛阳的大运河拉直,修建了济州、会同、通惠等河道,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至公元1293年,前后历时1779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挖汉沟攻打北齐。当时运河的作用主要是运输兵马、马匹、粮草。到杨迪打通南北运河时,江南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但政治和人口中心仍在北方,迫切需要南方的粮食供应。在此背景下,水运成为运河的主要功能。自隋朝以来,大运河不仅运输粮食,而且来自南方和沿途的产品和古玩也通过运河北上。《水浒传》中描述的花石纲是一支专门为皇帝从南方运送奇花异石的船队。

当然,除了为皇室服务,大运河也促进了当时的经贸发展。瓷器和茶叶通过它运往外贸口岸,江南的丝绸制品通过它运往西北丝绸之路,从海外进口的珠宝、香料和棉毛制品也通过大运河运往全国各地。

大运河巨大的航运价值,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在没有公路、铁路、航空的古代社会,大运河是当时的“公路”和“远洋轮船”。古代人的出行也离不开这条黄金水道。从杨光的无数女子到乾隆六下江南,无不留下古运河的影子。

大运河的开通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沿海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直到今天,在苏州、杭州、扬州,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运河里“只船在走,河水不流”的繁忙景象。大运河不仅促进了两岸数十个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也培育了公民社会,孕育了资本主义的种子。观察中国地图,从杭州到北京,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众多,而东部沿海城市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租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有趣的地理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大运河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五次穿越《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曾在《运河终究不是海》一文中说:“京杭大运河连接了东西方的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它五次穿越了这些河流。这就是大运河的技术伟大之处。在自然界中,你看不到交叉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向下流动的。一条河不能流过另一条河,但大运河可以。”

大运河是怎么做到的?

依靠锁的力量。为了调节水位,保持足够的水量,大运河上修建了一系列船闸。由于运河水量有限,缺水严重,需要从长江调水。长江以北运河的水,大部分是借自长江。但是长江水位低,向运河调水相当于水往上流。古代没有水泵,所以古人采用了水库、水箱、船闸等一系列技术。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运河上的这些船闸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船闸调节高低水系统,每个船闸都是人为设置的关卡。所以在运河上航行,你会遇到的不是惊涛骇浪,而是随处可见的人工屏障,这也是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区别。这些关隘由政府管理,船主在过境时往往需要打通关节。所以古人在运河里航行,不仅是和自然打交道,也是和人打交道。

大运河有多长?关于大运河的长度有不同的意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记录1.800公里,《韦氏新地理》记录1.609公里,《柯林斯英语词典》记录2000公里。2008年《百科知识与数据字典》记载运河总长1.794公里,而2065年9月438+02。

京杭大运河有多长?

众所周知,大运河是由人工河和一些河湖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通惠河:从北京市区到通州,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

2.北运河:通州至天津,潮白河下游疏浚。

三、南运河:天津到临清,渭河下游挖的。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文水、泗水水源,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央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李运河:清江至韩沟,入长江。

七、江南运河:扬州、镇江至杭州。

我们常说京杭大运河的两个终点是北京和杭州,但具体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呢?有学者指出,以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例,其北起点应为北京积水潭,南端为浙江杭州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长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起点和终点不一致。京杭大运河南北两端确定后,长度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因为大运河的人文魅力,民国史家笔下的古运河从古至今吸引了众多诗人,而民国史家王同领对大运河的描写更是别具一格,久久难忘。

王同领,沂山人,河北任丘人,1912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法政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史和东方史。

1925暑假期间,王同领在南京讲学,并借机走访了江苏和浙江。8月底,他从嘉兴乘小轮船到苏州,在游记中详细描述了南运河的风光:“9时55分,我们从南运河起航向北。运河宽十余尺,水势浩大。河堤高度不超过三尺,下部已被淹没。多处坍塌破损,似乎多年未修。河里的帆船渔船很多,但船很少,一天也就见几次面。两岸稻田、桑园、早稻众多,农民茅屋错落其间,间或点缀着芦苇和荷塘,颇有画意。运河是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有很多东西向的交通道路穿过运河,穿越运河。陆路运输道路夹在运河两岸之间,一座东西向的大桥将它们连接起来。在河道交通道路上,沿着运河两岸,一座南北向的小石桥将它们连接起来,十分壮观。在沿河的村庄里,有许多瓦房和草房,但都是脊房,没有平房。”

王同领先生的记录相当仔细,包括村庄、城镇、街道、河流和农田。他通篇用简洁的文言文写作,简洁但读起来生动有趣。

9月初,王同领从镇江北上扬州,经瓜州进入江北运河。老人在文章中写道:“从此,河面宽约十尺,两岸河堤用大石头砌成,十分整齐。河水浑浊深灰,不像江南运河的碧绿清澈。8: 18到四里铺,草房多,瓦房少,不如江南村落整齐。堤岸边的柳树越来越多,带来了北方的天气。从8: 30到三岔河,沿河有石。水从西边来,注入运河,再流回西边,可以和仪征县城一样。到目前为止,石堤已经坍塌,两边多处受损。堤高约四五尺,水势浩大。岸边旱田多,水田少。有许多农产品,如豆类、玉米和芝麻。9: 00到扬州城外,运河东岸,扬州南边有一座大庙,里面有文峰塔,非常壮观。因为不停船,所以无法参拜。从此向北行约二十里,落于新城东南角福运门外。”

王同领的文字为后人记录了一条真实的大运河。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