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城金花瓣菊展的历史

自宋朝被元朝占领后,战乱频仍。从元朝到明朝,人民有点昏昏欲睡。名门望族,参加科举,踏上为官太监之路。以家乡为荣的人,会建造更多的宫殿和花园,以养花养菊为乐。到了明代,小榄的菊花艺术已经繁荣起来,菊花的种植已经非常普遍。据当时任南京市两院书记的小榄人李介绍,《论两巷山水地形》一文,有“五松六路,水三涯,梅花十二桥一洞,岁月观菊村”之赞,足以说明当时的小榄人精于菊花艺术,每年菊花盛开时,都是三五好友酌聚赏花,以作送别。

等到清军入关,烽火连连,小兰难逃厄运,百姓水深火热。清朝康熙年间,社会逐渐稳定,小榄人的菊花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菊花的栽培方面获得了一套系统的经验,如整形取芯、养护管理等。此时又从上海、江南等地引进新品种,增加了品种和花色。一些乡绅和商人,在闲暇之余,效仿陶谦送花到东篱笆,菊花艺术比过去更加繁荣。此时的小兰已经被称为“小柴桑”。在陈冰(1736),清乾隆元年,在蓝翔有一场菊花大赛。初霜降年后,在乡内李、何祠堂前建花棚,辟菊田,列名花。各姓学者以菊花命名吟诗,褒之,赞之,排名第一,依次发奖。菊花的评价以“三不”为标准,即不脱裙(叶)、不跨枝、不跪枝。应用了立菊手法,以“三枝六顶”为风格,品种以“一撮雪”为杆。测试结束后,将分别颁发纱线、缎质毛巾、扇子等物品。这就是所谓的“菊审”(据清代光年间《象山县志》记载,菊审是在菊花盛开时,将村民种植的名种集合起来,设置赏格,进行评定)。赏菊的时候还邀请剧团在花田的戏棚里演戏,热闹非凡。

清乾隆五年(1740)以后,“一束雪”几乎失传,菊花考不再举办,然后各种姓氏、宗族占主导地位,形成各种有寺庙、作坊的“菊花社”。评考的习惯,是沿袭了前贤“以文为友”的遗风。每次过重阳节,他们都会把自己的美丽菊花搬到社交中心,“联两三知己,倚篱而立,花前问一句”(见《象山县志》)。关于菊社,清代小榄人何大佐(本名张敏,本名李宅,是明末一名臣之孙)在《谢兰》一书中写道:“加入菊社者,不预酬,不分钱。不像菊花审判,他们只会召集割菊花的同志朋友,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搬到社会上。俱乐部散了以后,有鲜花送给送礼的人,他们带着满满一船走了。”之后就是无限期,或者十年二十年。

清乾隆四十七年,仁隐(1782),各菊花会联合举办了十年一次的“黄花会”,把以前的菊花会变成了参加菊花会的小团体。据象山县志记载,那是小榄菊花会的“第一次会议”。当时兰乡所有的姓氏都被装饰一新。各姓氏的菊花场不仅摆起了菊花,还广泛地摆起了花架、花房、花桥,还充当了娱乐。光演技就有十多套。到了晚上,灯笼被装饰得五颜六色,通宵达旦,游人众多。当时的象山县县长彭曾称赞小榄菊花会“兰市的花季充满魅力”。

乾隆五十六年(1791),第二届“黄花会”比第一届更大。清嘉庆十八年,贵由(1813)2008年是黄花会成员,是祖先从南雄珠玑巷来到小榄的一年。第二年,是徐佳,主张黄花社扩大活动,在乡上举行十菊社聚会。

因此,嘉庆十九年(1814)为纪念开村举行了第一次菊花会,并将徐佳次年定为小榄菊花会时期,即自甲子起每隔60年。这就是小兰流传至今的《徐佳菊花会》。今年,大小二兰、菊舍花市,星罗棋布,3000个花坛,12座琼楼,小船穿梭,人挤金。据当年的《菊经答》记载:“自兰之东,评海面,漂回海州,画桨锦帆;络绎不绝,客人们试着推着天篷去看顶。绝有十二琼楼,千人出青天。坐飞机来的,真的像一个岛浮山去参加英语会。”《象山县志》也说:“四方来见一次,农民虽收了起来,也由香酸变脸。”菊花共有72种。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人们照例举行了第二次菊花会。当时的菊社由何、李、麦三大宗族组成,规模较前代有所扩大。是时候治崩皇帝了,借口国丧,禁止鼓乐,无梨园待客。为了增加热闹气氛,大会于1999年在重阳举行,聚集各地学者举行大型“菊花宴”,并设宴集诗,使之浓烈。

民国23年(1934),每60年举办一次第三届小榄甲菊大会。当时日寇入侵,东北沦陷,国家危机,农村不景气,经济萧条,计划关门。但很多村民认为活动难逢,依然齐心协力,最终如期举行。这次在全镇东西南北五区展出,大街小巷都是鲜花。各宗族、寺庙、社团共有花棚24座、花房12座、花街12条、花桥8座、花塔6座、菊花艺术场9座、戏楼11座。还专门开辟了省、港小榄同乡会游乐园,老年人健康竞赛,农业展览,“水色”和“鱼灯”巡游日夜不停。远近游客百万,无不赞叹。所以有句话叫“人生经历两次真的很可贵”。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认为60年一次的菊花太长了,于是改为10年一次。1959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小榄举行了建国后的第一次菊花会。省内外一些报刊连日报道菊花节盛况,称小榄为“菊城”,从此“菊城”之名广为流传。

* * *民国后第二届菊花节因十年动乱未能如期在1969年举行,后于1973年举行。今年规模较小,很少有传统名菊参展。但基于小榄人的创新精神,他们开创了各种造型菊花艺术,以立体、浮塑为艺术形式,创造了数十种鸟、兽、虫、鱼、人物模型。当然,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有一段政治插曲。菊花打造的精品《天女散花》被极左思潮诬为“复兴”,遭到严厉斥责。幸运的是,在展览前夕,在当时的省长陈郁的注视下,展览在热情的支持下如期举行。据入场统计,本次花展已突破百万人,创下以往纪录。

1979举办的菊花节,花田横跨大小亭子,模仿了50种传统景色。当时,中央、省、港媒体纷纷前往小榄采访报道。小榄人热情接待海外人士,是“黄花传友谊,庆乡情”。乘着改革之风中的菊花党,小蓝在新时代拉开了腾飞的序幕。

1989期间,小镇正处于城市建设高潮,菊花会没有做任何拓展活动,只是照常以“秋菊赏析”的形式展出,有一些创新的内容。1994是小榄传统的第四个菊花节的时期。为了承前启后,顺应民意,小榄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2月作出决议,决定将1994第四届菊花大会办成以菊花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节。

本次盛会分为三个展区、四个展场、五条道路、198个景点,总面积10平方公里。展出各种菊花82万多盆,菊花品种1568个。展出的704盆杭白菊中,每株花1027朵(18圈),113盆。其中,两盆杭白菊分别是“白牡丹”(品种名)43圈,每株5677朵,“绿衣红裙”(品种名)42圈,每株5419朵,均刷新了kiness世界杭白菊每株花数纪录。除了开头的立菊技术,值得一提的还有造型菊的嫁接技术和菊花的悬挂技术。本届菊展的嫁接菊花有一种分层的塔状“非洲菊”,一株嫁接多个品种,每个品种一层,形成塔状,一般8-10层。嫁接盆景菊花(菊花)与蓬勃的老茎。此外,还有四盆半球形嫁接菊花,每盆嫁接60个品种的菊花,以大菊花的形式扎成五圈,91朵。60个品种象征60年小榄菊花大会。一枝菊花嫁接60个品种,开放一致,堪称菊花艺术中的瑰宝,本届菊展上展出的菊花悬挂图案,既有传统的平面人物、图案、菊花墙(斜模墙),也有菊花艺术中集电、光、声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景组,有精美的人物、龙凤、彩色菊花的粗犷组合。整个菊花会,* * *展出了134组菊花绑和菊花建的主题造型景点。该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和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万游客。

2004年6月,小榄镇举办了(沈嘉)菊花文化艺术鉴赏会。以“魅力小榄,展现菊花艺术新风貌”为主题,展览和菊花艺术都有了新的突破,最大的单朵菊花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菊花节期间,文化部授予小榄“中国民间艺术(菊花文化)之乡”称号。

2006年5月,“小榄菊花会”成为小榄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动力,也成为现代小榄人抓住机遇、开拓各项辉煌事业的原始活力。

2007年6月,小榄镇将举办“第九届中国(中山小榄)菊花展”,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传统菊花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