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的历史
专家们看到四个铜鼓都很惊讶,连连发出赞叹的话语,但周围的工人却充满了鄙夷,有的甚至窃窃私语地嘲讽“稀奇古怪”;我以为这些村民是“没见过世面”,不知道这四个铜鼓是珍贵的文物。
谁知人群中有个声音说:“这些是什么?三年前挖出来的铜棺真好看!”
总之,考古学家们面面相觑。“三年前这里有一座古墓?”考古学家很快向当地人打听,由此引出了一个“不复存在”的国宝故事。
当地人口中的“三年前”准确的说应该是1969 12 15,当时西林县八达公社普河大队正在普陀寨附近修路;“普陀村”地理位置特殊。沱娘河顺流而下,刚在这里转了个大弯,湍急的河水就在普陀村前流过。
年景好的时候,普陀寨土壤肥沃,是壮族人眼中的鱼米之乡。但由于道路状况不佳,这里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沱娘河发洪水,首先遭殃的是这里。这条路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12 15天上下着冻雨,冷风一吹,让人感觉更冷了。就说“黄图大队”的15队员在普陀村东南挖路基吧。下雨了,冷风不停地吹,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抱怨“这工作太难做了”。
他们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土坡,上面长满了绿色的竹子,而且竹子的根在Dozza里面很深,真的很难全部挖出来。工人们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天了,但是竹根还没有清理干净。一位姓石的村民用一把镐挖进土里,然后发出一声闷响。
这位“村民”震惊得手臂发麻,牙关疼痛,以至于没有扔掉他的镐头。大家都以为挖到了一块石头,于是都聚在一起帮忙开覆土,渐渐地就金黄了。
第一个反应过来惊呼“黄金!”
大家都比较有活力,厨师太多会在短时间内继续沿着“黄金”向四周扩张;原来是一口“黄金棺材”,只有棺材上的盖板露了出来,然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棺材终于露了出来。
当然,这个棺材不是纯金的,而是表面镀金的巨大“铜棺”;目测,这口棺材长约2米,宽半米多,高半米多。上下棺板2指多厚,重量不是1斤,也有7、8斤。
总结一下,这个“铜棺材”就像一个长方形的大箱子,坐在地下朝南;奇怪的是,这具棺材被埋在大约65,438+0.5米的朱庆坡脚下,但在坡上没有发现墓碑或其他迹象来证明坟墓的主人。
虽然这是一口“不吉利”的棺材,但做工极其精美。它的表面镀金并刻有雷云。上盖板为龟背,两端有锯齿图案。棺壁挂兽首面具,两侧壁挂青铜面具。如此精美的“金棺材”,旁观者在哪里见过,自然会联想到“棺材里藏着宝贝”。
有人按捺不住激动,挥动手中的钢钻就去撬棺盖,然后大家一起动手;因为铜盖板太厚太重,大家半天都没弄开。是那个叫石的村民,拿起镐头,奋力砸向铜棺较薄的一面。
几下之后,铜棺的一侧被砸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洞,一股青黑色的气体涌出,浓烈的腐臭味弥漫开来;好在当时铜棺放在空旷的地方,气味也就消散了。附近闻讯赶来的村民赶到现场,人越聚越多,石姓村民趁着大家窃窃私语的间隙,捡起被砸的铜片。
此时,石姓村民成了现场指挥,大家合力继续砸铜棺盖,直到棺盖砸掉一半,另一半被推开;棺中有珍宝,有铜像、铜马、铜蝴蝶、玉管、玉环、各色玛瑙、铜刀、金银器皿,还有一个绿色大坛子。
1969年,那个时代的人见过那么多好宝贝,就把手伸进青铜棺里争抢,很快就把东西瓜分了;这时“民兵队长”闻讯赶来,他也制止村民哄抢,并叫来民兵封锁现场。
当时现场一片狼藉,铜棺中的宝物早已被抢一空。破损的棺盖只剩下一半被丢弃在墓室的荒地上,上面满是泥脚印。铜棺内的宝物被洗劫一空,但六面棺壁都还在,只有上盖板严重受损。
几个村领导商量后,“民兵队长”第二天向当时的县革委会汇报了情况,并派人把青铜棺材运到县城,然后扔在革委会的院子里。
当时的青铜棺属于四旧产品,没有人意识到是“文物”,也没有人采取保护措施;更何况毕竟是“棺材”,大院里的人都觉得不吉利,也没人管。只有好奇的孩子才会随意踩踏敲打。
就这样扔了几个月,直到3月1970。因为县农机修理厂制作碎石机需要铜,有人想起了大院里的“铜棺材”。有人说,如果把铜棺熔化回收,可以算是“古为今用,废物利用”,不符合革委会的政策。
县革委会最后决定,将这副铜棺送到铁厂熔化,然后根据需要制造各种零件;说明一下,以上内容都是当时在场村民的回忆。这样的结果让“三年后”的考古学家伤心不已,新闻被层层报道。
很快,“青铜棺被熔化”的消息就传到了北京。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的王听了报告后十分震惊;从考古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巨大的铜棺。中国出土的这件不仅填补了世界考古史上的空白,还隐藏了许多历史秘密。
随后,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王汇报了这一情况。“老郭”听后也同样震惊。他只叹息了三声,“真可惜,真可惜!”
但此时,“普陀铜棺”的调查马上开始,普陀村周边的村庄开始大规模回收文物;但遗憾的是,三年过去了,大部分金银玉器已经难以追回。只发现了当天从铜棺中砸出的铜板、铜面具等少量物品。
这个“铜板”是一个乡村教师从村民手里买来的。长约53厘米,宽23厘米,重11.5公斤。这块铜板成为“普陀铜棺”真实存在的唯一证据。经过很多专家鉴定,结果是铜棺应该是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产物。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广西的“西林县”属于巨马池古国。这个远离中原,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小国,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也没有任何出土文物。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国内只出土了两个青铜棺,一个是云南出土的“石寨山铜棺”,一个是“普陀铜棺”。从村民描述的青铜棺的形制和精致程度来看,比“石寨山铜棺”还要差。
根据村民的描述,如此巨大精美的“青铜棺材”很可能是古镇国一位国王的棺材。从考古的角度来说,它甚至和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司母戊大方鼎一样重要。
除了文物,历史也很重要。“普陀铜棺”被发现时,里面有遗体吗?有墓志铭之类的词吗?三年前村民掠夺的文物去哪了?西林县的西边是云南。普陀铜棺和云南铜棺有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随着“普陀铜棺”的消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