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什么意思?

寒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

寒露字面意思是:“冷”是寒冷的意思,而“露”是指水汽在地面附近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初霜两个节气一样,表现出比其水分变化更明显的热量变化意义,更多地体现了一个温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的过程。寒露时节,南岭及其以北地区已入秋,东北、西北地区即将入冬。

从寒露到初霜后面的节气,虽然只是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下降较快的一段时间。一次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气温下降8℃和10℃是常有的事。因此,这个季节是中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历中满月的结束,也是满月的开始。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经沉入西方。寒露过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降低。寒露之所以叫“寒露”,是因为气温比白露节气下降很多,寒冷产生露水凝结。《二十四节气》说:“九月,露水寒,会凝结。”此时气温比“白露”时低,露水多,日夜寒意。

中国有句谚语叫“露先白后寒”,意思是露珠节气过后,露水从初秋的一点凉意变成了深秋的一点凉意。

还有一句关于寒露的谚语:“寒露跨三朝,过了水还要找桥”,意思是天气已经凉飕飕的,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蹚水过河或者下地了。寒露期间,人们能明显感受到温差的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珠到冰冷刺骨,生动地体现了气温的持续下降。随着寒冷的加剧,一切都渐渐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