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平均水平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但说是全才也是有限的,沈括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可能是从《孟茜谈》这本书开始的。然而,事实上,他的名声和成就并不是成正比的。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其实这和他的性格有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科研成果有多惊人。只要你稍微百度一下,就能看到这个人在很多学科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无论是数学、物理、天文、气象、水利,他都有很大的成就,这些也都记载在他的名著里。甚至有人考证后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有一个缺点是他没有完全发出自己的光芒,这是让人担忧的性格。

沈括出生于北宋的一个官宦家庭。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专长。他最初做官不是通过科举,而是在父亲去世后,受到朝廷庇护,担任地方小官。当时,碰巧这里发了洪水。他利用自己在水利方面的研究成果,迅速帮助当地人民修建了性能良好的水利设施。从此,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他也变得有名了。

但有真本事的人不屑于别人给予的荣耀,于是沈括后来辞去官职,准备靠自己的真本事通过科举,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中了进士,并与当时的大诗人苏东坡共事了一段时间。两个同样才华横溢的人自然成了好朋友,直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才按照祖制回到家乡守孝。

服丧期满,沈括回京,1063,正好赶上王安石在朝廷支持下的变法。他自然很欣赏才华横溢的沈括,于是把他拉进了自己的阵营。然而,这项改革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苏东坡当时坚持中立的态度。由于这些不同的政治立场,他以前的朋友变得若即若离。再加上苏东坡因为变法事件弹劾王安石,所以两人更加疏远。

公元1071年,苏东坡被贬杭州,杭州是沈括的故乡,两人再次有交集在所难免。苏东坡是个豪爽的性子,所以几杯酒下肚,他就敞开心扉,和老朋友推心置腹地谈了一谈。兴奋之余,他也写了几首诗。怎么知道沈括转身把自己的“叛逆”诗提交给皇帝,弹劾了?原因是他写的诗里有对朝廷不敬的意境,因为苏东坡在狱中受了100多天的苦,差点掉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如果说沈括对昔日好友的所作所为是因为政治不合和私利的话,那么他对王安石的一些所作所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要知道这位就是把他带到政治巅峰的伯乐。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最终是失败的。沈括失陷后,并没有伸手相助,而是暗中向朝廷揭露王安石变法的弊端,诋毁恩师。

他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在现在看来是不厚道的,在当时非常讲究伦理原则的他更是被鄙视。所以他虽然没有牵连到王安石变法,却因为这种不同的双面而被弹劾,最后被发配到边疆去保卫西夏。可悲的是,我死后没有得到一个像样的墓碑。作为后人,我们尽量看到他对科学的贡献,但不要模仿他为人处事的风格。毕竟,在背后背叛朋友这种事仍然被认为是卑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