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织技术发展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纺织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在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苎麻纺织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被广泛使用。《诗经》中有“东门池可沤麻”“东门池可沤麻”“是_ _ _ _ _ _ _ _”等记载。从殷墟出土的铜筏、铜钹上的菱形花纹和背织布的残留痕迹可以看出,贾卡技术在商代就已存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锦技术已经普及。在战国楚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图案复杂的龙凤织锦。

在编织工具方面,商代广泛使用织布机(操作者坐在地上或在竹榻上编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脚踏织布机。西汉赵迪末期,纺织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劳动人民的妻子陈宝光改进了提花方法,提高了丝织品的质量,节省了工时。到了黄初年(公元220-226年),马钧进一步创新,将花楼提花机简化为十二综十二爬,为丝织技术做出了贡献。

到了唐宋时期,不仅革新了色彩艳丽、坚韧的丝绒,而且缎地织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明时期,革新者黄道婆为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松江成为当时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在北京定陵出土的文物表明,明神宗的服装编织精美,有各种图案,其中锦缎和双面绒尤为精美。

中国的纺织品,尤其是丝绸制品,在世界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公元前5世纪和6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就传播到了西亚和东欧。秦始皇时期,有人渡过黄海到日本传授丝织技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向西域输送大量丝织品,促进了中外丝织技术的交流,重新开启了“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西方。

纺织品出口在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出口了锦缎、斜纹、绉等多种不同质地结构的高级丝织品,以及丝绸、棉布等各种印染工艺精美的纺织品。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从广州出口到欧美的南京布(江浙一带的松江棉布、紫布)有330多万件。

从65438年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纺织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但由于清朝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发展极为缓慢。当时虽建有“甘肃织造局”、“上海机织布局”等企业,但规模不大,受封建官僚控制。甲午战争(1895)后,英、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在中国设立纺织工厂。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纺织业的外资超过内资很多,说明中国的近代机器纺织业从一开始就被封建官僚和帝国主义所控制和垄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纺织印染厂全部被四大家族接管,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成立。作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机构,中国纺织业陷入了新的困境。就棉纺织业而言,解放前夕,全国只有500万锭,不到7万台织机。

扩展数据:

中国纺织品印花品种:

(1)直接打印

染料或颜料与粘合剂混合,用浮雕或镂空板直接印在织物上,以示花卉。在秦汉时期,直接印刷采用了模版印刷和手绘相结合的方法,然后进一步发展。

②贾瓦莱

丝绸夹在两个镂空的图案中间,利用图案的紧夹来显示图案,防止染色。贾瓦勒始于唐代,盛行于唐宋。明清时期仍在使用,尤其是浙江和西藏地区。

(3)将缬草绞干

用线或者面料本身把面料扎起来,然后染色,掰成图案,有晕圈效果。绞缬,又称扎染,出现于东晋,兴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

(4)安定蜡和安定灰

Wax Valle是一款使用蜡作为防染剂进行防染印花的产品。蜡缬又称蜡染,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棉布上,似乎是从西域传入的,在魏晋唐间广泛流传。由于中原产蜡少,唐代出现了以灰代蜡的防染印花,又称灰缬,明清时期广泛用于棉织物,即流行的蓝印花布。

百度百科-染织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