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世纪及以后西欧城市变迁的关系
老妇人谈论历史
2019-09-25高质量历史领域的创造者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到十一世纪前后,城市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重新出现。后来,城市在采音河以东兴起。
首先,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欧城市的衰落
西欧,这个原本属于西罗马帝国领土的中世纪城市,与亚非一些国家封建社会的城市不同。它们不是直接从奴隶社会继承下来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重新出现的。
罗马帝国后期,由于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城市逐渐衰落。德国人的征服和掠夺摧毁了大量的城市。少数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城市也失去了经济意义,只作为牧师的驻军或军事防御的城堡而存在。
在封建社会早期,每一个马可或封建庄园都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单位,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庄园内部,农业和手工业有一定的分工。庄园以自给自足的方式获得全部或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几乎不存在。
第二,生产力的恢复促进了西欧新城市的发展。
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逐步恢复和发展。到了十世纪和十一世纪,西欧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三圃制逐步推广,铁犁、铁斧广泛使用,耕地面积扩大。除了粮食生产,园艺和葡萄种植也得到广泛发展。随着农作物品种的增加,产量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发展手工业和商品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
同时,手工业生产技术和专业化也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些需要专门技能的生产部门,如毛纺织工业、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摆脱领主庄园的束缚,独立经营。一些农奴,特别是有专业技能的手工业农奴,通过逃跑、赎回和缴纳固定数量的手工业产品,突破封建庄园主的控制,在港口、河渡口、陆路口岸、封建主的城堡和寺庙、残存的古罗马城堡等有利于产品交换的地方定居下来,从事商品生产。这些工匠聚居的地方逐渐出现新城市。
12世纪以后,前罗马帝国疆域之外的西欧其他地区没有经历奴隶社会阶段,城市也是在生产力发展和分工的基础上出现的。
第三,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西欧的中世纪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在它兴起之初,一些著名的城市只有几千人。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这个发展最快的城市,只有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四个大城市的居民超过5万。
1377年,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35000到45000居民。在同时期的德国,居民超过2万人的城市不多,但2000到1万人的城市有200多个。西欧城市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小,商品销量小,城市居民往往兼营农牧业。城市很不整洁,道路泥泞,房屋拥挤狭窄。
在封建主领地兴起的城市可以满足封建主的消费需要,所以封建主一般采取吸引其他领主庄园的农奴进城定居,庇护城市的政策。在封建领主眼里,这些城市居民还是他们的农奴。在12、13世纪,法国许多城市的居民仍然要缴纳遗产税,这象征着农奴制的义务。这个城市处于领主的司法和政治权力之下,它就像一个封建领地。封建董事打算向城市居民勒索税收,摊派徭役,甚至公开抢劫。
第四,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自治的出现
城市工商业越发展,与领主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城市兴起后不久,城市居民就组织起来,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自治的斗争。1057年,米兰市民起义反抗作为城市之主的大主教。1094年,成立城市自治政府,选举执政官。
1077年,法国北部坎布雷市民起义反抗城主、大主教热拉尔二世,建立自治公社。在法国北部的另一个城市程朗,市民坚持斗争了十多年才赢得自治。12世纪以后,许多城市通过武装起义、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封建领主和国王那里获得了特许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意大利的城市如切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都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城市共和国,统治着周围的村庄。德国的一些城市以“帝国自由城市”的身份享有自治权。在法国北部和佛兰德的一些城市,流行的自治形式是独立的城市公社。法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建立了类似意大利的自治政府,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统治。这些城市的公民不仅获得了自由的地位,而且获得了独立的行政、财政、司法甚至立法的权力。
在法国中部,尤其是法国皇家领地上的城市,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获得自治权,通常由国王派出的官员统治,或者城市由国王的官员共同统治,但公民仍然获得自由的身份和各种特权。在英国,大部分城市没有实现完全自治,但被赋予了很多特权。
动词 (verb的缩写)城市兴起后行会的产生和斗争
城市兴起后,城市的工匠们联合起来,组织了手工业行会。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十世纪的意大利,十至十二世纪相继出现在法国、英国和德国。
很快,商人也组成了商业协会。行会组织对行会工匠的生产、原料采购、产品销售都有严格的规定。行会内有师傅、助手和学徒的等级制度。行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竞争,保证了生产者的稳定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改进、教学和普及。
行会工匠参加了城市中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但胜利后政权落入城市中由土地贵族、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组成的城市贵族手中。他们垄断了市政府,压迫剥削手工业者,激起了行会的不满和反抗。行会工匠与城市贵族的斗争,历史上称为“行会革命”。
从13世纪到14世纪,西欧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行会革命。行会经常在手工业特别发达的城市获胜。1293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行会夺取政权,来自行会的代表组成市议会,掌握着城市的权力。经过斯特拉斯堡的两次斗争(1308和1322),公会代表占了市议会成员的一半。从13世纪上半叶开始,科隆就开始了行会手工业对抗城市贵族的斗争。经过复杂曲折的历程,最终以1396胜出。在商业发达的城市,如汉堡和吕贝克,行会斗争未能取得胜利。
但是,行会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民主的胜利,行会上层垄断了政权。14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内部工匠之间的竞争加剧。行会极力限制生产规模的扩大,排斥新作坊的设置,限制帮工成为商贩。行会变成了垄断行业,压迫徒弟的集团。只有商人的儿子或女婿才能加入行会,普通的帮工和学徒都得是终身雇佣的劳工。因此,帮助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兄弟会或友谊俱乐部,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短的工作时间。
与此同时,行会工匠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到了14、15世纪,许多城市形成了城市平民阶层,由破产的店主、帮工、学徒、短工、杂工等游民组成。城市平民经常为反抗城市上层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斗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行会制度原有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消失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第六,西欧城市崛起和市民产生的意义
西欧城市兴起后,封建领主的贪欲与日俱增,更加残酷地向农民掠夺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城市中的商品货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庄园和农奴制,英法国内市场逐渐形成。
市民阶层开始活跃在欧洲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在英国和法国,国王和公民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王权,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知识。于是,从12、13世纪开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欧洲,公民文化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