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料理的历史
韩国人自高句丽、百济、新罗相继建国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此期间,广泛种植了小米、高粱、黄米、大豆、大麦和水稻等作物。水稻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谷物结构决定了人们的主食结构,所以主食种类相当丰富。这一时期,家庭普遍饲养马、牛、狗、猪、鸡、鸭等家畜家禽。这些畜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副食品来源。人们还掌握了很多副食品的加工技术,比如大豆榨油,做大酱,鱼干肉做成酱,可以长期保存。高丽时期的主食主要是各种大米,其中小米粒和大米粒占主要地位。蔬菜作为副食,有萝卜、黄瓜、茄子、洋葱等。其中以萝卜为主。冬天用萝卜做泡菜,夏天做酱。这一时期,豆腐的加工技术也被发明出来,人们学会了制作密麻花、油茶、酒、饼、糟米、红豆粥等食品。其中以密集麻花最为著名。蜂蜜麻花是一种由牛肉、鸡肉和猪肉经熬制和干燥制成的食品。
随着李朝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非常普及,人们开始以大米为原料加工各种特色食品。
从17世纪到19世纪早期,各地种植了辣椒、土豆、南瓜、玉米、白菜等。随着这些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种植,人们的饮食品种得到了丰富。韩国人吃辣椒的习惯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这期间每天的主食是各种米饭、粥、汤,副食是酱油、泡菜、鱼露。此外,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会制作各种适合节日特点的特殊饮食,如蛋糕、面条、烧烤(鱼)、炖菜、药膳饭、五谷杂粮饭等。神仙灶(火锅)也变得流行起来。人们还学会了制作各种糖果和饮料,如麦芽糖、花蜜、花茶(一种饮料)、柿子汁等。随着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更普遍地使用铜餐具,取代了原来的木制和陶瓷餐具。这些饮食习惯几乎原封不动地传到了20世纪初,其中许多一直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是韩国传统生活习俗的形成时期。
重大节日也有特别的饮食。比如正月初吃糯米艾蒿饼;端午节吃牛蒡叶糕;重阳节喝菊花酒;在冬天的至日吃红豆粥。朝鲜时期的饮食工具种类繁多,有青铜器、陶器、瓷器、木器等。特权阶级使用金银。当时的小桌子多用于用餐,较高的大桌子只用于宫殿或国宴。
现代社会,随着韩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风俗也发生了变化。副食也加工得更漂亮了,但饮食结构和吃法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