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永福寺的历史演变

南朝刘崧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慧琳禅师在慧琳出山后,在书案峰下建寺。

晋末天府二年(937),王钱在书案峰建金源阁,亦名寺,与此山同名。

北宋元年(1008),额改永福寺。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郡县先民无奈爱石笋,便在庙旁建了一座庙,取名叶公庵。

北宋时期,永福寺方丈的四壁上有许多赵越道、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的题字和竹画。

南宋咸亨年间(1265-1274),宋度宗之母郭龙夫人以永福寺为香炉,投资扩建,结构宏大,花明琉璃瓦盖顶。他死后被葬在寺庙的独立平台上,搬到了西边。从那以后,就有了一个寺庙和两个房子。

元至正元年(1335-1340),卓西东院,梁山正宗的高僧,因其白衣,被称为白恒寺。

明朝成化二年(1466),高僧古香在上院修建了日海楼。后来弘治年间(1488—1505),寺庙被淹,荒废。

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该寺复兴,许鸿基题称“永福禅林”。

清朝顺治年间(1644—161),和尚赵婧在Xi复活。

清康熙十年(1671),高东心悦迁至永福。五年后,他应邀赴日旅行,传播曹洞宗,创立了寿长派的禅法。同时教授钢琴学习和书画篆刻,在日本佛教界和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永福寺后来逐渐废弃。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永福寺按原规模重建,后逐渐废弃。

2001年,根据杭州市政府9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恢复重建,2003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经杭州市佛教协会三届四十七次常务理事会通过,岳震大师被聘为永福寺监事。

2004年5月22日,经浙江省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永福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将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