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05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高考制度走上历史舞台。
1936年,中国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校自行组织的。学生可以选择申请多所大学或者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从65438年到0952年,我国建立了高校全国统一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更能体现公平,满足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 65438+10月21,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场考试举行。考试分为文史、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理工科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需要报考外语类专业。
1981中,英语纳入考试科目,30%的分数计入总分或参考。再加上科学中加入了生物,直到1994才形成文、理、管的格局。
1983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规定部分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高等学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招生。
1983,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英语)正式纳入高考科目,原成绩计入总分。
扩展数据:
高考改革
从分科到招生改革
从1977到2014,全国高考经历了多次改革。
1972至1976各高校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核”的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9月,教育部决定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以统考、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并决定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977年冬和1978年夏,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总报名人数达到11.6万人。正是在1978,来自河南省盐津县的刘震云以河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
1983: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规定部分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院校,对农村或农场、牧场、油田、矿区等艰苦行业按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1983,英语正式纳入高考,后来生物也加入了理科。
1994:高考实行“3+2”方案。考生必须考语文、数学和英语,理科加理化。文科加政治加历史。同时,在招生方面,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招生方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