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端午节的历史人物?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1-2]楚国的诗人、政治家。糜姓,屈氏,人,字原生;且自云名正,字灵[2]。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又名河南西峡),是雄同[2-3]的后裔,是一个封地或居民(今湖南汉寿县苍岗一带)。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诗歌之祖”、“辞赋之祖”[4-6]。他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者,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1-2]。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从集体唱和到个人原创的新时代[7]。他被后人称为“诗的灵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被楚怀王信任为左土兼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2]。吴起之后,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人是屈原[2]。他主张“美政”,主张兴才任才,完善法度,联合外力抗秦[1]。被贵族们污蔑,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元香谷[1-2]。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攻打楚国杜英(今湖北江陵)无功而返,屈原悲愤交加。石怀在汨罗江投水而死。1953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维会通过决议,将屈原确定为当年纪念的四大世界文化名人之一[2]。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田文》[5]。他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骚”,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