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期没有纸的时候,还保留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作者王正东,编辑李欣然,校对陈丽颖)

1.战国时没有纸。“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为什么还存在?

纸上谈兵就是纸上谈兵。空谈理论的比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意味着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过兵法,论军事,父亲打不过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江。长平之战,他只知道按兵法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了。

但是战国时期没有纸,那“纸上谈兵”呢?

战国时期没有纸,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纸还没有广泛使用。显然,这个成语不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也不可能是司马迁创造的。马伯庸先生专门研究过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雏形出现在唐宋时期,到了清代已经作为成语使用,比如《红楼梦》。但这些都是指书生打架,与赵括无关。东周历史上没有这种说法。

所以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的错误。准确的说应该是在竹子上,在木头上,在丝绸上。考古学家现在发现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读竹简。比他早的赵括还不知道纸是什么。

2.阿房宫有多大?真的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的“三百余里”“五步至一楼,十步至一亭”吗?比得上北京故宫吗?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修建了王朝的宫殿,即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正殿中,阿房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尺,可坐万人。其下可筑五尺旗,周驰为亭道。从殿下直接到达南山,说明南山之巅是迷途,属咸阳。”然而,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在每平方米五个洞的密集勘探下,除了夯锤什么也没找到。

从时间上来说,阿房宫历时数年,中间几经波折,最终未能建成。秦始皇三十五年,首先修建了钱坫阿房宫。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在巡游中去世,工程暂停。秦二世元年四月重建阿房宫,九月陈胜、光武起义。在秦二世的冬天,叛军入侵关中,大部分工程的建设者被招募。当年,宰相李斯上书皇帝请求停止工程,未获允许。次年秦病逝。《汉书·五行志》中也有记载:“又起阿芳,未成而死。”所以阿房宫没有建。

杜牧《龚放赋》中的描写更多的是文学想象。阿房宫只是秦始皇规划的一座宏伟建筑的前厅。如果整个宫殿群工程完成,其规模应该远远超过北京故宫。

长春图书馆青年馆员王正东拥有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在《中国历史研究》、《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等期刊和学术网站发表多篇历史研究文章。该报私史栏目《战国新论》作者兼嘉宾。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