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史
隋代杨迪在洛阳辟地200里为西苑,这是牡丹第一次人工栽培并进入皇家园林。牡丹种植在唐代开始兴盛。到了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在长安兴盛起来,唐朝特别重视牡丹,牡丹成为国家富强的象征。种植和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留下了无数关于牡丹的精彩诗篇。
到了宋代,除了咏牡丹的诗词之外,还出现了研究和记录牡丹的专著,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田鹏牡丹谱》等。明代的郜琏有牡丹花谱,薛凤祥有亳州牡丹史,清代的王浩友有广群香,余彭年有曹州牡丹谱。历代诗文、明代通俗文学、雕塑、音乐、绘画、服饰、饮食等等,散落着无数的牡丹文化现象。
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淡雅、美丽、瑰丽,寓意吉祥、富贵、昌盛。它是中华民族繁荣和幸福的象征。洛阳的牡丹花大、品种多、色彩奇。有9个色系,10个花型,1000多个品种,包括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多色。
洛阳牡丹栽培的历史始于隋代,唐代达到鼎盛。宋朝的时候,都说洛阳牡丹天下第一。与此同时,每一代都涌现出一些描写洛阳牡丹的诗歌、作品和绘画。宋代诗人欧阳修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的观赏部位以花为主,典雅瑰丽,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洛阳牡丹可以在公园、景区建立专园;在古典园林和住宅庭院中建造花坛进行种植;园林绿地中的自然孤植、丛植或补植。也适合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灵活,通过延迟花期,一年四季都能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每年清明节和谷雨前后,古都洛阳都是欢乐的城市。中原各地、外省市、世界各国的游客兴致勃勃地涌向洛阳各大公园。能看到天下第一的洛阳牡丹,是人们莫大的荣幸。
春天看牡丹是洛阳人的习俗,自古不变,而且越来越盛。赏花时间从开始到结束大概20天左右。花开的时候,也是全城沸腾的日子。只有牡丹凋零之后,古城才渐渐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