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的演变

刘晨(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春秋时,郑地被陈侵犯,故称。战国时,魏惠王为大梁,即其地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设立陈留县,隶属三川郡所在的开封陈留镇。汉高祖刘邦在此大败,后死于昭陵。在武元帝的就职典礼上,陈在河南设县,并在兴平被捕。董卓在世界各地闹事,吴伟一直在宣扬正义。就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言,相当于东部的全敏和宁陵之间,西部的开封和尉氏,北部的演金和长垣,南部的祁县和睢县。此后的县治变迁很多,但没有一个是从今天的开封走出来的。隋朝初年废弃。

陈留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战国时属郑国,名留于地。后来,它被陈国合并,改名为刘晨。秦、汉、晋、隋、明清。商汤著名宰相伊尹,东汉文学家、政治家蔡邕,艺术家、文学家蔡琰,东汉末年曹操的部将典韦,汉光武帝时的洛阳令,都是陈。1948+00解放后,建立了陈刘闲、陈六维,随后又建立了陈六渠、陈刘仁公社、陈六乡。

自西汉以来,刘晨作为一个县市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县的总督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五年时间为刘晨设立特区。诚然,陈留只是开封县下辖的一个普通小镇,但这不应该掩盖它的辉煌。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名不应该是不为人知的或永久沉寂的。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唤起历史的记忆,让古老的刘晨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1.刘晨,继亮亮之后的区域性政治中心,应运而生。

公元前364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从安邑迁都大良,聚集人口,发展工商业,重赏农耕和战争,大规模建都。随着魏国国力的增强,大良成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城市。

魏国以大梁为都城,历时139年。公元前221年,围攻大良,秦以王贲淹城,导致魏灭,大良城破。此后,大凉城满目疮痍,秦国只在此设均邑郡,属三川郡管辖。同时在大梁以东设置陈留郡。三川县因境内存在河流、洛川、一三川而得名,辖洛阳(荥阳),管辖范围相当于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河流域和北汝河上游。秦国统治下的大梁,不仅失去了国家首都的地位,也不是独霸一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作为一个长期影响巨大的全国著名省会城市,不可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西汉建立后,虽然维持了均邑、陈留两郡的设置,但又重新建立了梁国。曾几何时,均邑是梁国的都城,汉高祖刘邦多次到梁国祭拜魏国前秀才辛,祭拜其母赵陵,赵陵在他离开不久后去世,葬于陈留县(今开封县马尾村)。西汉末年韩晶降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国的管辖权和行政权大大削弱,相反,郡县行政体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刘晨(不是今天的刘晨),一个位于大梁以东四十多里的普通县令,应运而生。

二、刘晨——从治一方之郡到诸侯国,创造了700年的辉煌。

刘晨,春秋时留城,初属郑国,后为陈国所获,故名。战国时陈留属魏,秦灭魏后设陈留郡。汉朝继承秦制,仍设陈留郡。刘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秦末就已经显现。汉高祖刘邦起兵攻秦时,谋士曰:“夫与陈留,天下冲,四通八达。”楚汉相争时,刘晨被视为战略要地,双方屡战屡败。

梁武帝元寿元年(公元前122年),济川郡移至陈留郡,故改称陈留郡,属兖州。陈留县辖陈留、黄晓、成安、宁陵、邱勇、酸枣、东浑、香邑、外黄、封丘、尉氏、长垣、秋苹、济阳、均益等17个县,管辖范围相当于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开封市、尉氏县、演金县。

西汉中后期的陈留,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土地肥沃,又有夏朝老丘、战国梁等历史都城衬托,城市发展迅速。清宣彤《陈留县志》记载“陈留是大郡,第一城是名城。真是爵位才子聚集地,繁华至极。”相传陈留县有一座汉元元年修建的皇帝宫殿。说明从西汉中期开始,陈留已经发展成为中原名城。

永光三年(465,438+0年),陈留县改济阳州,康封为济阳王,这是陈留第一次改县为州。赵建五年(前34年),济阳王迁至杨珊,济阳国被撤销,重新设陈留县。治平二年(2年),陈留县有296284户1,509050人。

东汉初年,陈留县设置不变,所辖县数略有减少。东汉末年,陈留国在陈留县建立。但在东汉及以后的封建国家,无论是帝王姓王,还是异族姓王,都只是一个食邑,不再有任何行政权力。因为郡守手握军政大权,曹操在汉末起兵讨伐董卓,得到了郡守张淼的大力支持。汉献帝,先是被董卓挟持,后被曹操挟持,登基前曾是刘晨国王。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曾被曹丕贬为陈留王。西晋时仍设陈留国。太史元年(265年),陈留郡废为小黄郡(西汉初设小黄郡)。当年12月,魏帝曹桓禅位于金帝司马燕,司马燕封曹桓为陈留王,割小黄邑、封丘大枣、济阳长垣、、尉氏、香邑、外黄等10县,隶属于此的有3万户。曹欢第四次离世。由于这里的陈留县已经并入小黄县,陈留就迁到了离西北不远的黄晓。曾经是县衙所在地的陈留古镇,存在了387年,此时或已废弃。东晋泰兴二年(319),陈留国被撤销,陈留国的称号成为历史。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由于陈留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南北争斗的重要场所。为了躲避战争,陈留地区的人民大批迁往南方。他们在迁地设置了一个华侨县,名为陈留,几个政权设置了同一个名字,于是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陈留县很多地方一个人的现象。北魏统一北方后,均邑县设陈留郡,后均邑县设凉州,形成州、郡、县三级设在一城的局面。北周灭北齐后,凉州改为汴州。隋朝废县改州后,陈留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后来升到京城的汴州。

隋黄凯六年(586),恢复陈留郡,大业三年(617),陈留郡废为均邑郡。唐武德四年(621),恢复陈留县,县治迁至汴州城东南四十余里,即今开封县陈留镇。

从汉武帝元寿元年(公元前122年)设立陈留郡,到文帝三年(589年)基本废除(唐朝有过短暂的恢复),实际上存在了700多年。其间,该县或该国延续至今,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3.刘晨和汴州都是开封的名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从以上史实不难看出,刘晨与汴州既有废前者、兴后者的因素,土地与希望之间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汴州的崛起与名郡刘晨的演变相辅相成,地缘优势成为它们相继崛起的决定性条件。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将位于大运河中心的汴州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及随后的藩镇割据,对传统都城长安、洛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城市趋于衰落。相比之下,水陆交通枢纽的汴州却欣欣向荣。唐建忠二年(781),永平军令李勉重建汴州城,次年宣武军将我署由松州迁至汴州。兴元元年(784)初,李希烈进军汴州,自立为楚皇帝,不久被击败,成为五代汴州崛起为都城的预演。我军特使玄武军,统辖边、宋、英、陈、蒲军政,地处中原腹地,成为最强大的藩镇。这标志着唐末的汴州已经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重镇,城市规模和影响力逐渐超越长安和洛阳,具备了建都的条件。

五代时,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曾在汴州(开封)居住,契丹正式建立辽国也是在这里。由于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能量的积累,汴州(开封)最终成为北宋和金朝的首都,随后作为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延续了700多年。

第四,与开封门脉有关联的刘晨,应放在同一历史链条中考察。

两千多年来,陈留县多次迁都,先后至少存在过四个地方,分别是汉郡、魏晋小皇城、沧源城、均邑(汴州)城。据考证,现存最久的汉代县城,位于开封县八里湾楚流村一带。小黄城,曾由陈留国和陈统治,位于楚留村西北10公里的小黄浦村。沧源市位于开封县西北部的沧家寨地区。均邑、凉州、汴州都是开封城的前身。

汉代陈留故城在开封城西20多公里,魏晋小皇城距开封城仅10公里。两座城市之间,是4000年前作为夏朝200多年都城的老山城(遗址)。不难看出,在这一小片区域内,开封城以东,开封县八里湾以西,开封县陈留镇以北,连霍高速以南,至少有老邱、陈留、黄晓三处古城遗址与开封相连,同属一处。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等边三角形区域,下面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

四千多年来,从夏都的老丘到杜威的大良,从汉代的陈留、魏晋的黄晓到隋唐的汴州,从五代的杜东到宋金的汴京,再从明清的省府城墙到今天的开封府,尽管城市历经无数风风雨雨,但文化传承却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自有人类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明,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对刘晨进行深入研究,做好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古都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