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早期发展

史静大学师范学院和优秀师范系(1902-1908)

北师大的前身是史静大学师范学院,创建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也成为中国心理学教育的开端。根据1902颁布的詹姆斯国王学校章程,心理学是学生的公共科目(相当于公共必修课)。

1903年写的《小学师范学校章程》,规定要强调教育原理,要说明心理学的本质。成绩优秀的师范学校章程中规定,第一年各科学习心理学,第二年学习应用心理学,每周2小时。当时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模仿日本的教育制度,学校使用的教材或讲义大部分都是翻译成日本的。当时的师范院校也聘请日本教师教授心理学,其中以服部哲宇野吉(1867-1939)最为著名。服部哲的Unokichi以“正式教师”的身份于1902加入史静大学师范学院。他是第一个在师范学院教心理学的心理学老师。他教的心理学讲座有线装本和印刷版两种。纸质版的出版时间约为1902 ~ 1903。该书分心理活动的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论述,是当时西方心理学的最新内容。这本心理学讲义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心理学教材,也是中国最早的日本心理学书籍。这本书不仅是师范学院每个师范生的必修心理学教材,也是当时在中国和日本热卖的新书。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六月,教育部《优秀教师选课简章》设置了培养小学师范和中学教师的课程,本科生学习心理学两个学年。

史静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08-1923)

1908年,史静大学优秀师范系更名为史静大学优秀师范学校,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建制的开端。

1912,中华民国成立,史静优秀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学校。

1912颁布的《师范院校条例》规定教育学为必修课。此后,北师大规定本科必修科目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教学法。这是最早关于师范生系统专业教育的明确规定。

1918年,著名教育家林到北师大任教授,讲授心理学和教育学。

1920,张耀祥(注:张耀祥(1893-1964),心理学家,湖北汉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是最早将欧美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学会和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兼教育研究部主任(研究生院),讲授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同年9月,北师大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室之一。

1921年,张耀祥在教育系列上发表了《心理测量与新法考试》的文章,首次将心理测试列为我校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北师大张耀祥教授当选为首任会长兼编委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总会和编辑部设在北京师范大学。

1922,中国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学》杂志出版,张耀祥主编,编辑部设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杂志,也是东方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当时《心理学》杂志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 *发表14期,发表论文163篇,1.4万字。其内容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智力测验、教育测验等等。因局势不稳,资金困难,于1927收盘。

1922年,张耀祥教授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目的是“探究我国民众的真实民意”。测试包括八个问题(例如,“如果你有投票权,你会推荐谁当下一任总统?”),* * * 913问卷回收。这是中国民意调查的开始。

北平师范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1923-1952)

1923,北京师范大学更名为北平师范大学。

65438-0927,著名心理学家陈大器,北平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1931年,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同年,平教授在教育系讲授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袁攀教授也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

1933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学习规则》规定,教育系的课程分教育心理学组,课程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验、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65438-0934,著名心理学家朱锡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孙国华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任教。

65438-0936,比较心理学家蔡应聘教授高级实验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学科心理学,担任四年级教育心理学组论文指导。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侵华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至Xi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理工学院共同组成Xi安临时大学。1938年,Xi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9年,原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大学,并由1940迁至兰州。在此期间,教育部门开设的必修课中有一门教育心理学课程。当时的教学条件比较简陋,有40多种心理仪器。

1946,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在北平复校。

1947,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薇应北师大邀请做了一次讲座。

1949年,北平解放,改名北京,学校相应改名北京师范大学。

在全国高校从65438调整到0952之前,北师大教育学部成立了心理学教研组,由教育学部主任彭飞任组长,其他成员主要有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主要研究知觉与心理学史的郭以岑、教育统计学专家薛宏志等。

辅仁大学心理学系的发展

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成立于1929,首任院长是德国教授Gerci。格尔奇师从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和德国实验心理学家林德沃斯基。心理学系继承了德国实验心理学派的研究思路,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当时辅仁大学聚集了很多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比如王正魁、林传鼎等。心理系非常重视统计、测量、实验等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非常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将英语、德语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阅读心理学原著。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著名心理学家景其成、张厚粲、陈重耕等都毕业于此。

抗日战争时期,部分大学西迁,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成为北京唯一的心理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发展。

民族大学院系调整与文革前的发展(1952-1966)

1952期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教研室、辅仁大学心理学系与北师大教育系合并,著名心理学家彭飞教授担任教育系主任。教育系成立了心理学教研室,由郭以岑教授任主任。主要成员有北师大的郭以岑、吴、朱智贤、尹德新、薛宏志,辅仁大学的林传鼎、谢思君、,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平喜、孙长龄、鲁豫、。心理学教师约20人,为日后北师大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5438-096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开设心理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同年,成立了普通心理学教研室和教育心理学教研室,分别由彭飞教授和朱智贤教授担任系主任。

十年“文革”期间,心理学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发展停滞和下滑。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学者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心理学的研究、编纂和写作。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1978-)

65438-0978,教育系心理学专业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3月,教育部批准将心理学专业改为系制。

1981 6月,北师大正式决定将心理学专业从教育系分离出来,独立设立心理学系,由彭飞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此后,张厚粲、彭玉龄、郭德俊、舒华、车宏生等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

1985成立儿童心理研究所(1987更名为发展心理研究所)。首任主任为朱智贤教授,其后为、沈、方孝义教授。

1985创办《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1994被评为中文期刊中的心理学与教育学核心期刊。

65438-0997,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成立,董琦教授任所长。

2001,11 10月22日,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心理学系、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合并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这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所心理学院,开启了北师大心理学发展的新篇章。第一任院长为车宏生教授,第二任院长为严旭教授。现任院长是刘佳教授。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心理学院的目标是经过约10年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国内一流的、国际知名的心理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五”期间要基本完成包括学科设置和课程教材建设在内的结构调整,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学术探索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