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出圈的河南卫视真的有那么好吗?

中秋期间,各大平台进入新一轮晚会角逐,河南卫视双亮相,时长仅60多分钟。播出后迅速收获了十几个热搜话题。

宫里还有皇后梅姐姐和文大夫的侄子。

晚会至今还保留着河南卫视从春节到端午、七夕铺设的视听盛宴招牌。

舞姿再精彩,《鹤归》诗情画意十足。一群白鹤遨游九天,艺人们在绘有洛阳牡丹图案的超大鼓面上翩翩起舞,直至明月当空,享受一场盛宴。

本节目以刘禹锡的秋诗为灵感,既指向“秋”的背景,又有“晴空鹤排云,引诗青天”的古风画意,视觉优美,内涵悠长。

《墨舞中秋帖》直接以中秋为命题,书法与舞蹈相结合,人与墨舞同古文化,创意极佳。画面有一种中国画的写意神韵,刚柔并济。

继《龙门金刚》之后,河南卫视又一次武术与舞蹈的碰撞。《少林功夫》展现了嵩山的辉煌,少年不畏艰辛守护初心,展现了功夫的底蕴。

“和”以太展现了一息一吸的精髓,两个拳手的博弈,一阴一阳,一招一式,从博弈到和,既有功夫的力与美,又点出了中国人重视和的精神。

《西游记》向僧人取经讲经的方式致敬。万里之旅如清风,沙中起舞的场景颇有意境,也踩在了当下提倡的阳刚之气的命题上。

除了舞蹈,中秋妙游的其他节目也越来越精通这碗文化。七言很喜欢这个节目,侧重于京剧的传承,但不像往常一样表演一个名剧。

而是让观众跟着镜头去看京剧的幕后故事,从服装的形成到演员的特技、舞台的规则、台上的唱腔,一步步展现出剧韵背后的努力,进而指向文化传承力量。

它是一个观赏性很强的节目,也是一部有意义的微电影。

音乐方面,节目组邀请了当红歌手查理演唱新歌《如果我想你,我就想你》,以配合中秋的团圆和乡愁。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纯乐器演奏的《于坚》。

随着古代民乐和现代电音的融合,所有的“流氓”乐器都出现了,中国人的民乐DNA立刻动了起来。富有感染力的民间音乐很好听,也有点流行。

美中不足的于坚优美的舞蹈设计有点慢,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背景交错演变,感觉有点花哨,这也是目前河南卫视的一个短板。

节目组做外景舞很厉害。很多有外景镜头的舞蹈,比如《鹤的归来》,都充满了超前的艺术感,七夕晚会中“罗神府”在水中跳舞的设计更是让观众惊艳。

但在室内节目的美感和服务的处理上,则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于坚的美至少能符合民乐氛围,压轴舞广寒宫的缺点就更明显了。

姑娘们的舞蹈很美,但造型实在配不上她们的实力。嫦娥的服装像广告,玉兔的服装像COSPLAY。整个舞蹈颇像某游戏的小广告风格,质感明显不如前作。

这种呈现如果放在央视等平台上,显然会遭到观众的强烈dissed,但在河南卫视上是可以容忍的。一方面,党的整体素质是足够的,瑕疵是不加掩饰的。

另一方面,大部分观众都清楚,河南卫视的大型晚会经验不如其他平台充足,经济实力有限,很难像其他平台一样投入美女热舞。

最典型的案例是《七夕奇幻之旅》开播引发的图片侵权纠纷,是沟通误会导致的。最后,平台和画师达成和解,事实完美解决。

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意外地暴露出河南卫视真的很“差”。在春节端午两趟的情况下,制作方还是要花几千块钱买两张核心节目需要的图。

在财大气粗的平台上,导演可能会一脸尴尬,几千块钱算个东西?但穷到要斤斤计较的河南卫视,却成了2021最受欢迎节日晚会的创始人。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前期既不“财大气粗”,又不是热门平台的河南卫视,为什么能再次成为节目党最漂亮的孩子?原因在于文化和初心。

文化自信长期被国人忽视,不知不觉被外来文化侵蚀。曾经,传统文化逐渐被行业边缘化,观众想看却看不到,被动接受行业选择的各种舶来品。

这也是娱乐影视行业和大众的差距。很多行业认为观众喜欢的并不是大众真正想要的。就像传统文化一样,中国艺术的美是稀缺的。

央视口碑综艺《国家宝藏》的早期成功就是典型代表。市场游戏和爱情综艺满天飞,很多制作方便忽略了文化传承的责任,甚至忽略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诉求。

河南卫视成功的关键是踩准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热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不被时代掩盖的魅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艺术瑰宝,但发掘其魅力的人太少。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行业本应放弃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拥抱传统魅力和传承责任。

客观来说,河南卫视的晚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室内舞台需要风格和美感的增长,故事系列设计需要更加自然。如果你想进一步成功,你需要学习直播节目。

不过并没有粉丝说的“YYDS”那么完美,但值得其他经常做大型晚会的平台借鉴。我们党是否应该回归内容而非个人?

回顾曾经让观众惊喜的晚会“爆款作品”,相信很多8090后观众记得的都是、赵本山、赵的作品,以及《千手观音》、《美丽夕阳》等经典舞蹈。

千手观音现在是我们的国宝级人类文化遗产。雄伟的传统文化和人体肢体呈现的千变万化,给人以极致的艺术享受和视觉冲击。

残疾人表演者对梦想的追求带来了艺术之外的正能量感染。

《美丽的夕阳》将传统皮影戏的元素融入舞蹈,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带来了有趣的画面,老年人乐观积极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新面貌。

传统,艺术,人文,都汇集在一起,创造经典。不讨论作品背后的故事,观众看到的是艺术家的匠心和业界对艺术的研究和创造,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回望现在,有没有人记得过去五年党的舞蹈?有人记得最近五年的党歌吗?甚至,谁还能记得近年来出现在晚会上的经典漫画小品?

能举个例子的,很少。

因为现在的晚会节目更注重人而不是作品,而且邀请了大量的明星在一起,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分享一首歌。好像工作不是关键,只要人到位就行。

吸引年轻观众的办法是请艺人,吸引老观众的办法是让新人唱老歌。某种程度上,这些节目应该叫单位文艺演出,而不是民族晚会。

在各大晚会的PK中,经常被拿来和嘉宾阵容、作品对比,很少有人提及。

历史党的爆款节目都是艺术压过了人,而现在党更重视人而不是艺术,这种制作方式没有了,如何真正征服观众?成绩只是过誉。

作品永远在前面,人永远在后面。河南卫视精彩巡演之一《唐宫宴》《洛神》《龙金刚》是靠名人人气成功的吗?不完全是。

其实河南卫视并没有那么顶尖,但是在场外聚会的环境下回归创作初衷,还是比较难得的。聚焦作品,瞬间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反馈。

希望从河南卫视开始,各大平台的晚会制作能逐渐回归到行业本来的态度,把重心放在作品的挖掘上,而不是依靠当红明星的输出。

艺术宝藏无穷无尽,单靠明星,却只能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