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发散思维

这种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求异和创新。比如学生在学习中一题多解就是发散思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会发散思维对记忆和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可以从多种途径和角度加工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一方面,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物的特点、性质和关系,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因为对历史事物的理解,效果比一般的机械死记硬背和孤立的死记硬背要好得多。所以一定要学会用发散思维方式处理历史知识。那么,历史学习中应该如何进行发散思维呢?首先,我们认识事物是从局部到整体,对历史事物的认识也不例外,即从历史事物的局部发散到事物的整体,从而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比如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后,就可以深入思考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意义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其次,在我们对一个历史事物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学会去联系和联想它,也就是去寻找与它有一定联系的东西。这种联系可以是性质和特征相同(相似)或相反,可以是岁月、地点、人物的一致性。这种思维方式因为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更方便记忆;同时,根据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把握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就是我们复习时使用的特殊复习方法,将历史按其性质分成专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比如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史分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等专题。为了研究的方便,每个主题还可以细分成更多更细的主题。例如,中国古代经济史可以分为古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古代经济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从时间上看,这种思想能从古至今流传,就是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比如经济史上的土地制度,可以从商周的田静制度,到封建社会的王天制度、屯田制度、均田制,到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土地制度,再到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论是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还是科技、文化、军事,从古到今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的一切都是对某些历史事物的继承和发展,所以我们通过分析和总结这种跨时间的发散,对这些事物的因果关系、特征和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思维发散的另一种方式是突破空间限制,从地域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世界历史是由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组成的。只有掌握了中国的历史,才能了解世界历史。同时,中国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有其世界背景,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比较和综合。比如我们研究五四运动,就要联系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正义性。在世界史中研究二战,要关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因为抗日战争,中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对抗日战争、中国的深刻了解,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认识就不够全面。同时,只有解剖中国和抗日战争这个“麻雀”,才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特点、性质和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以上历史思维的发散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学科内综合,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历史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学科内部综合历史知识是不够的,对一些历史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全面和科学。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跨学科综合,用像政治、地理、文学甚至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知识来分析历史。比如太平天国为什么要以南京(天京)为都城?这不仅需要历史原因,还需要地理、政治、经济分析:政治上,远离大清统治中心,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经济上,这里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为太平天国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地理位置上,南京是长江沿岸城市,交通便利,长江是天然屏障。目前高考题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往往会出一些跨学科的综合题型,这也要求我们要善于跨学科的思维发散,多做这样的思维练习。比如有这样一个练习: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日照香炉出紫烟,看瀑布悬川前。高高的悬崖绝壁上,仿佛有几千英尺高,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堂坠入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 _ _ _ _ _ _,是我国伟大的_ _ _ _ _ _诗人。(2)诗中描写的瀑布在哪座山上?这座山位于中国的哪个省?(3)诗中有一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一个事物认识的错误。这是什么意思,如何正确理解?(4)古人为什么会犯上述认知错误?(5)这件事的认知过程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考察了地理政治知识:(1)题是文学常识,(2)、(3)题是地理题,(4)、(5)题是政治(哲学)题。没有扎实的文、政、地知识和能力,没有深入的跨学科综合练习,就无法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历史的学习中,要学会发散思维,从一个知识点到一个知识面,再到对历史事物的整体认识,形成认识事物的知识网络。具体来说,就是要打破时空界限,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过程可以反过来),在学科内部进行历史的深加工;然后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对历史认识进行跨学科综合。总之,我们学习历史,一定要学会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综合所学,解决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