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社会调查的范围
“十五”期间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依法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严格规划监督管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十五”期间,中心城建成区面积由134.7平方公里扩大到22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45%提高到56%。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十,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今年夏天,我们的“服务新农村”镇海结对服务队走进了宁波镇海区骆驼街。从调查社区居民的结构及其变化方向、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城市化后居民的就业问题、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重点和作用等方面,了解了宁波城市化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原因和特点。
第一,走进江南水乡
骆驼街位于宁绍平原,邕江以北,总面积约46.6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4.42万人。骆驼保持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因桥而得名。《宝卿四智明》载:骆驼桥建于宋元年(公元960年)。相传骆驼街就在河边,历史上称为慈东后江。慈城东门官庄桥到骆驼有六座桥,是“六大”谐音。
骆驼街是以平原为主的水网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宁波市和镇海区重点产粮区,耕地面积41.335亩,森林23476亩。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中游和西河的主流在集镇中心汇合。内河航道东至招宝山街,西至慈城,北至杨浦,南至宁波,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有329国道贯穿南北,并从南到西北的宁波到杭州。还有一条一级省道罗亚线,在街道中央与329国道相交,西接罗文路,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距栎社国际机场、北仑港区、宁波市、镇海港区、杭甬高速公路20公里以内。80%以上的村庄有水泥路与公路相连。
(2)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因出生年份不同而明显分离。建国后,大部分人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而5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都是初中以上,尤其是高中文化程度。7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家庭更加重视教育,基本以高中毕业为底线,甚至有一半的家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这是抽样调查中南一小区8号楼居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表。8号楼27户73人。根据群体调查,* *文盲2人,小学学历17,初中学历32,高中学历19。
和大城市一样,90后的孩子对父母的期望也很高。他们的目标是进入市重点中学,然后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
(3)社区环境好,社区设施完善,社区活动丰富。
骆驼街是典型的江南小镇。至今仍有几处老式建筑、古亭、河边雨廊,有的地方还有长长的隧道、高高的古树等人文景观。
经过改造,河道两岸已经有了河堤、护栏和垂柳。
小区内部规划相当合理。有社区活动中心;有专门的垃圾箱和垃圾桶,每天由环卫处的工人打扫;有车位给已经冲到小康小区的居民;中小型超市、美发美容中心、烟酒商店、打印店、网吧、汽车维修养护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幼儿园、中小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一走进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楼,就能看到在进门的显眼处有一个社区事务公开栏,里面有社区工作的总目标、社区居委会的职能、社区工作者的分工、社区组织网络图、办证指南、财务公开等内容。从“社区居委会的职能”中我们可以知道,社区居委会主要有五个职能:
1.管理职能: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卫生、文化、计划生育、治安管理工作,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确立理事会制定的管理目标。
2.服务功能:组织社区成员提供便民服务,开展以劳动就业为重点的社区事务服务,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区福利服务,组织志愿者队伍,发展中介组织,办好社区服务业。
3.教育功能: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开展法制教育,开展职业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评选文明建筑、五好家庭、文明户,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4.监督职能:受社区理事会指派和社区成员委托,及时向上级机关和部门反馈监督意见,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
5.配合并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所完成相关工作。
各社区都建立健全了自治组织和* * *组织,党员“双向三证”上岗,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制定和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党军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理事会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和抢救室工作规范等7项新制度。陆续增加了“维权工作站”、“工委”、“计生协”、“老协”等群团组织。社区有自己的“妇女之家”、“老年活动室”、社区图书馆等便民服务设施,还组建了“锣鼓队”、“体操队”、“秧歌队”、“曲艺队”等文体队。
其中,中街社区创建了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岗”。成立了由20多名下岗职工组成的街道便民服务队,与街道一起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关爱弱势群体,取得可喜成绩。去年5月,设立了“临时就业中心便民服务站”,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使26名下岗职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各社区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相继成立了锣鼓队、体操队、秧歌队、曲艺队等10多个文化体育队。这些风格爱好者平时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节目和演出。特别是去年6月5438+10月,我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建设生态人文新骆驼”游行,是社区参加人数最多、队伍最大、节目最精彩的一次,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城市化进程使人幸福。
村改居后,骆驼街道原西胜村的村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村改居”带来的好处:不仅户籍改成了城镇户籍,而且每个居民在集体经济中都有股份,年底还能分红。大家高兴地说,“城镇化把我们村民变成了股东,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市民,好处是看得见的!”自去年下半年西升村“村改居”改革以来,全村770多户农民转入城市生活,真正成为城镇化成果的受益者。
当我们走进盛家社区星光敬老院棋牌室时,看到一些老人在这里打牌娱乐,其中不少是原西盛村的村民。65岁的翁品富老人告诉我们:“以前村里没有老人活动室。村里改住后,我们成了盛家社区的一员。我们不仅可以在社区活动室下棋、打牌、聊天,还可以在社区健身房参加健身运动。生活丰富多了。”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我和老婆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吃劳保,过上城人的生活。我们俩都有480元的劳保,加上村里补贴100多。每个月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我们都不用担心。”
据西盛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盛家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惠红介绍,原来的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留存,村民无法获得直接收益。现在村改居后,原来的村级经济变成了股份制经济实体。按照股份制的规定,村民* * *有24000多股。到年底,扣除办公费、风险基金等各种费用,剩下的就折算成股东分红,一家三口至少能拿到七八百元。
谈及“村改居”带来的变化,西胜前村民陈说:除了村民可以作为股东分享利润这一最直接的好处外,最深刻的变化是办事的便利性。只要居民有什么事情向社区反映,社区都会想办法给你解决。
“农民变市民,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观念的转变。”盛家社区书记、主任华山君深有感触地说。近几个月来,盛家社区在引导和带动农民思想转变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社区利用党员“十岗两户活动”、女知识分子工作站、老年大学、黑板报、基层党校等多种载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新市民”意识教育。被征地农民顾飞琼对“村改居”带来的变化由衷地感到惊讶。她告诉笔者,社区正在开展的“绿色健康环保”主题活动,增强了大家的文明卫生意识。陆阿姨当了环保监督员,林阿姨主动打扫楼道,高师傅当了义务护绿员。
第三,美中不足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城市不断发展完善。这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在调查过程中,虽然我们看到了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可喜成绩,但也发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城市贫困人口流入突出。
在被调查的三个社区中,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大部分都有正常的工作和收入。但是社区里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很多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居住的地方非常简陋。而且这些人因为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低,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不高。
就业压力的增加
随着村庄向非工程项目的转变,许多居民开始在城市地区寻找工作。。失业的劳动力人口,这已经是城市就业的巨大压力,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入无疑使这种压力更大。应该说,中国的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很大的联系。
(3)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从农民户口变成了居民户口,但是农村以前的一切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穿着不雅的衣服出入小区主干道,损坏公物等。我们应该从小学生和年轻人开始,提高下一代的素质,以后逐步纠正这些坏习惯。
城市化的另一个结果是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也是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对人口集聚需求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篇评论城市化进程的网络文章中的一段话: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工潮可以看作是追求城市生活的农民工的愿望,也是城市经济体制调整和城市经济结构变化的需求。根据2002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调查,我国就业总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2001期间,我国城镇国有和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员从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78.3%下降到31.9%,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员比重从21.5%下降到5.4%,而其他城镇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增长到62.7%。由于非国有经济和非正规就业模式的存在,城市就业表现出高度的市场化和灵活性,但也具有低成本和临时性。虽然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对城市就业人口有一些不利影响。竞争和淘汰压力加剧,收入水平相对有限,收入差距也在拉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的中国国家,非正规就业占就业人口的40%,而我国非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比例也从1,996 ― 2006,5438+0年的短期发展达到了1:2。这给城市劳动力人口的职业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并间接或直接成为一些城市贫困的原因。
四、对研究的认识和体会。
城市化确实是一个国家必经的社会发展过程,但也要看到城市化造成城市贫困的弊端。循序渐进的城市化进程应该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贫困,缓解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和矛盾。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英国用了100年才使城市人口达到比农村人口多51%。又过了5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才增加到76%。美国城市化达到77.5%的水平用了两百年。中国《2001-2002中国城市化发展报告》已将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的50%作为赶超目标,预计50年后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5%,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这无疑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前景,也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信心。但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城市化对城市贫困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加速城市化必须在满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步都是以满足社会中人的需求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城市化的加速应该以社会和谐为基础和标准。事实上,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城市化的速度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