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莫言《红高粱家族》评价。

中国教育工会老师:这是我看过最好的评论。这个水平我觉得我评价不了。我推荐给你。

高粱地的灵魂

——评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说起莫言,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他的红高粱家族里的红高粱和他的家乡高密。莫言自己说,《红高粱》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山东高密县召开莫言小说座谈会,会上有学者提出“莫言小说在高密”的观点。张艺谋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红》,一度在高密掀起“莫言热”。有句话叫“莫言主管西部传说,大家都争着看红高粱”。

《红高粱》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日本鬼子为了报复村民对他们的攻击,要对一个村子进行报复。结果在路上,因为一个人指错了方向,另一个村子100多人被打死。

《红高粱家族》可以说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把历史和民族的宏大主题浓缩在东北高密乡的几个典型人物身上。大片大片的高粱地,演绎着一个民族的血泪、爱恨情仇。《纽约时报书评》编辑威尔伯恩·汉普顿(Wilbern Hampton)在评论《红高粱家族》时说,“几乎每一页都详细描述了那个残酷野蛮时代的恐怖和情感。日本士兵命令当地著名的杀猪人在所有人的眼中活剥罗汉爷爷的皮的场景,和任何有记载的暴行一样恐怖。”可以说,这是一部用鲜血写成的小说,充斥着屠杀、硝烟、血腥与死亡、哀号。?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一个深入骨髓的“故乡”,就像莫言的高密,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托马斯的《威塞克斯》,福克纳的美国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认为摆脱故乡是20个实用主义作家的相同情节。莫言认为,作家只有摆脱了故乡,才能认识他的故乡。他在高密住了近二十年。在他离开家乡之前,他觉得那是个无聊的地方,想尽办法离开家乡。后来莫言应征入伍,三年后获得了回家探亲的机会。车子已经进入高密境内,看到茂密的河道植被,听到熟悉的乡音,笔者非常兴奋。当他进村看到母亲从巷子里走来时,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是故乡的情节。莫言深爱着他的家乡高密,在那里可以找到他的一些小说人物或事件。《红高粱家族》中的王是一个真实的高密人。莫言曾经想过写作时用笔名,但考虑到这样会降低小说的原汁原味,不能表达得更透彻,就用了真名。结果那个叫王的老头找到莫言说:“听说你小说里写我了。”莫言把家乡深深地烙在心里,把家乡人写进小说,为此他也受到一些人的侮辱。这些都能体现高密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莫言第一次把高密写进小说,是从《白狗荡起来》开始的,后来一发不可收拾,高密逐渐成为他笔下神圣的净土。他在这片土地上劳作,流血流汗流泪,写出肮脏,写出纯美,写出丑恶,写出善良,写出鞭笞与赞美,写出欢笑与诅咒,寄予深深的乡土情怀。?

事实上,莫言作品中的高密,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乡”。已经上升到历史文化的层面了。他说“高密东北乡是地球上最美最丑的地方,是最超脱最世俗的地方,是最圣洁最污秽的地方,是最英雄最混蛋最能喝酒最有爱的地方”,表达了高密这个特殊地方的内涵。一方面,吃喝、婚姻、爱情、生育、高粱地的原生态共同生长;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在高粱地里蓬勃发展。这是一个偏远落后的村庄,野性、贫穷、苦难与代表民族精神的坚韧、勇敢、反抗意识在这里碰撞交融。让作品超越一般的战争题材,上升到文化和生命意识的层面。

作品说,“红高粱的每一穗都是一张绯红的成熟的脸。所有的高粱合成一个强大的集体,形成一个慷慨的思想。”“红高粱”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符号,民族英雄和历史的灵魂,蓬勃向上和野性的原始生命汇聚在高粱上。“被露水浸湿的高粱在雾洞里焦急地看着父亲,父亲虔诚地看着他们。父亲突然意识到他们都是活着的灵魂。他们扎根于黑土,他们得到太阳的滋养,他们知道天文和地理。”《红高粱》已经成为千千一万条生命的象征。它散发着稠密土地上生活的野性和粗暴。人们喝着高粱粥,闻着高粱的香味。在高粱地里打滚,晒晒太阳。高粱地成了人们的婚床、战场和墓地。灵与肉,爱与恨。悲伤和快乐在这里交织,最终人和高粱融为一体。红高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符号,而是民族生命力的标志。”,“宇宙的幻觉。"雷达先生在评论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时说:"一方面,它象征着人与自然无形的和谐,红高粱象征着千千的永生,千千的永生是红高粱的出现,使人体验到天地间生生不息的节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重叠,与地域相合,浑浑的灵魂回归自然与宇宙的故乡的境界。另一方面,这是历史。

符合现实的象征,象征着坚韧、不屈、苦难、复仇、英雄主义、淳朴豪迈的道德,象征着一个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2]这种解读将《红高粱》的精神延伸到了更高的层次。

《红高粱》所象征的精神在人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典型的作品是戴的《我的祖母》。莫言在评论他的小说时说:“这部作品只是表达了当时中国人的同样心态。《红高粱》在长期压制个人自由后,张扬了个性解放的精神——敢说、敢想、敢干。”《我的奶奶》就是这种精神的有力例证。她胆大包天,敢说敢做。正如文中所说,“她老人家不仅是抗战英雄,更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女性自强的典范”。她敢于冲破婚姻的牢笼,寻求自己所爱;她敢于反抗父亲,甚至断绝了与父亲的联系;她撑起了高粱酒的生产,成了全乡首富;公公丈夫被杀后,她在曹县令面前的表现令人惊艳。临死前,她对着天地喊道:“上帝,贞操是什么?什么是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从来没有告诉我,我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我爱快乐,我爱力量,我爱美丽,我的身体是我的,我自己做决定,我不怕罪,我不怕去你的十八层地狱。该做的都做了,敢做的都做了,什么都不怕。”这段独白是她人生性格的写照。她是红高粱的化身。"她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高粱酒味道。"她死后被埋在高粱地里,继续像高粱一样活在人们心中。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几个女性形象也像红高粱一样狂野。二奶奶爱孩子,敢恨孩子。面对日军像动物一样的蹂躏,她竭尽全力保护女儿,母性的光辉在她歇斯底里的尖叫中得到体现。当日本兵“用刺刀指着母亲的肚子,恐慌和恋母之心油然而生,小女孩从窗台上跳起来,朝二奶奶扑过去”时,小女孩向官对母亲的保护,再一次表达了红高粱的热血情怀。千儿,“我的母亲”,在枯井里保护着弟弟,垂死的过程是高粱“坚韧”“不屈”精神的表现。

而《我的爷爷》余占鳌既是红高粱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强盗,双手沾满鲜血。他粗暴、强硬、无赖。他杀了抢了老婆,又爱又恨,长期和日本人作战。这是一个“最英雄最混蛋”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也凝聚着民族传统文化和古老观念。当他得知豆官还有希望继续烧香时,他的《苍天有眼》喊出了他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坚持。他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为被埋在高粱地里近两年的“我奶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除了表达他对“奶奶”的爱,这也是他心中对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本质和信仰的深刻表达。他恪守王权与和谐的宗法观念,热衷于传宗接代。他既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又是捍卫者。

“罗汉大爷痛哭流涕,瘦骨嶙峋的身子在拴马的柱子上剧烈扭动。所有的人都在大叔的骂声中高昂着头。””人群中所有的女人都跪在地上哭了。那天晚上,雨下得很大,骡道上的血迹被洗得干干净净。罗汉大爷的身体和皮肤消失的无影无踪。村里流传着罗汉大爷尸体失踪的消息。它代代相传,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刘罗汉在万恶的日本兵面前,对《红高粱》精神进行了悲壮的诠释。他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滴血都随着雨水渗入高粱地里,高粱魂在人们的传说中代代相传。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带给人们的都是惊天动地的震撼。“我奶奶”出殡时,窦先生为他唱的导游歌更是催人泪下:“娘——娘——去西南——那条宽阔的路——那条长长的宝船——那匹漂亮的马——满载着盘缠——娘——娘——你在哪里甜蜜?痛苦地花钱。”这是一首献给红高粱地里所有死者的歌,一首悲伤的歌,一首赞美诗。莫言在小说的序言中写道;“我想用这本书来召唤那些游荡在家乡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里的灵魂和冤魂。我是你的害群之马。我要把我用酱油腌的心扒下来,剁碎,放在三个碗里,放到高粱地里。”红高粱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作者的灵魂里了。在小说的结尾,他还写道:我全家的亡灵给了我一个指示迷宫的灵感;?

贫穷,虚弱,多疑,偏执。灵魂已经被毒酒迷幻的孩子们,你们去墨河浸泡三天三夜——记住,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洗净你们的身体和灵魂,你们就会回到你们的世界。在白马山的阳里,墨水河的阴里,也有一株纯红高粱。你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它。你高举它去漫游你那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你的护身符,是我们家族的光荣图腾,是我们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

“纯红高粱”是纯高粱灵魂的象征。莫言曾说,“他们让我们活着的后代蒙羞。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物种的退化。”今天,红高粱的精神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