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神车”倒下了,天津一汽李霞退出了历史舞台。
1990年的李霞,“国民车”的鼻祖
1986年9月,引进“CKD”,第一台李霞下线。当时中国经济和出租车行业发展迅速。李霞以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较低的维护成本和相对便宜的价格成为中国北方出租车市场的主力军。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桑塔纳的价格在20万左右,李霞汽车的价格显然更低,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李霞汽车是国内最早能够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李霞汽车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出租车,马路上的红色李霞车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20世纪90年代末,李霞在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声誉方面超过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桑塔纳、捷达和富康。
“省钱、省心、省时”是李霞坚持的信念;很好买,而且支撑了经济,满足了当时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工匠精神的缺失,让李霞获得了品质、安心、安心的好名声。21世纪,李霞汽车已在深交所上市。2004年,第1万辆李霞汽车下线。2005年,李霞成为国内车企,销售价格20万辆;2011年,李霞销量突破25万辆,营收突破99亿。2011这一年可谓是李霞汽车品牌最闪耀的时刻。
李霞巨大繁荣的背后不是繁荣,而是隐藏的危机。
就像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一样,繁荣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李霞也没有逃脱这个结局。在2011达到销量峰值后,2013销量开始大幅下滑。到2018年,其销量从25万下降到2万,而其汽车产量在2019年减少到1186。上市公司生产停滞直接导致2019年主营业务大规模萎缩,全年亏损14810亿元。
那么一汽李霞连续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呢?在2013年报中,一汽李霞将产销量下滑归因于“市场消费升级、部分城市限购、国家节油补贴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说法几乎将经营业绩不佳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外部因素,但实际上,李霞品牌固化、老化、缺乏创新等问题才是李霞最应该面对的问题。当消费者逐渐将偏好转变为大空间的SUV车型时,李霞仍然以经济型轿车和小型车为主要产品,未能迎合时代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
事实上,一汽李霞连续亏损还有一个原因。2002年,一汽集团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李霞公司,更名为天津一汽李霞,从而实现规模扩张。但李霞进入一汽集团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产品更新换代慢,提升不大,与一汽旗下的其他经济型轿车更是竞争激烈。此后,产品结构调整后,李霞新品定位和配置仍存在偏差、销售渠道弱化、新品上市并未给李霞带来新的转机等诸多因素。
写在最后:
事实上,对李霞来说,走上灭亡的道路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就像当年风靡一时的诺基亚一样,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快速变化。如果你不能时刻感知市场的变化,并迅速推陈出新,你只会被抛弃和遗忘,成为时代快速发展的牺牲品。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