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清华学校成立于1911。1912清华学堂改制为清华学堂,正式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称为清华学堂图书馆。

1965438+2009年3月,独立图书馆楼(老图书馆东侧)竣工,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当它搬进新楼后,改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馆经费剧增,藏书逐年增加,图书馆不够用。1930年3月开始图书馆扩建(即老图书馆中西部),1931年6月完成,图书馆建成。大学成立后,成立了图书馆委员会,作为大学的常设委员会之一。与此同时,大多数学院和系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

1935年6月至1936年9月,著名作家朱自清教授担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图书馆代理馆长。到抗战前夕,书刊收藏已极为丰富,达36万余册。1937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图书馆向昆明运送了23000多册书刊。在到达过程中,暂时存放在重庆北碚的654.38+0万余册图书遭到日军轰炸,损失惨重,仅存3000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和清华校园。1946复课时,图书馆已经面目全非。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把图书馆作为外科病房,书库作为手术室和药库。在此期间,该收藏丢失了17.5万册。解放前夕,馆藏只有465,438+0,000册。

1948 12 15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随着1952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清华大学由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工科大学,所有文理和部分工科院校和院系转入其他院校,相关图书资料也转出。到1958 * *,180000多册图书转移到国外学校。幸运的是,30万册古籍善本和甲骨文、青铜器等一批珍贵文物在时任校长蒋南翔的指示下得以保存。为了适应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作为多学科工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图书馆对馆藏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重点收藏工科类图书。同时,积极收集马列主义经典和进步的文艺作品。1966的收藏量已经增长到135万卷以上。

十年文革期间,图书经费大减,许多珍贵书刊停止购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幸运的是,由于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现有的藏书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失。

65438年至0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迅速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清华大学一直在调整学科,逐步恢复理科和文科等院系,并重新扩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藏书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1990年达到了250万卷(件)。

进入90年代后,清华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1991年9月,由香港润邵逸夫先生捐赠、国家教委资助的新楼落成,后命名为逸夫楼。新馆由清华大学关院士设计,与旧馆融为一体,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建筑奖。新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建筑总面积将达到27820平方米,设有2800多个阅读座位。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步建立比较先进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ILIS和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相继推出;通过网络对图书馆中外文书刊进行公开查询,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期刊管理、流通等业务工作都在INNOPAC的管理下进行;还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为全体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1998以来,图书馆在继续增加印刷型馆藏的同时,大力开发电子资源,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文献,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外图书、期刊、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计算机文献等多种类型和载体的综合馆藏体系。截至2003年底,总藏书量已超过300万册,文摘索引二级文献已基本覆盖学校现有学科,中外文学术全文电子期刊超过25000种。

图书馆拥有16个宽敞明亮的阅览室,2000多个阅读座位。每周84小时开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图书馆作为校园网的三大核心交换节点之一,拥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普通阅览室配有大量的网络端口和电脑终端,大部分公共区域可以无线上网。在这里,读者可以方便地查询馆藏信息,使用各种专业数据库。图书馆24小时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全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续借图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咨询服务越来越活跃。图书馆开设了各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种电子资源和其他类型的培训。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与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师生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需要,积极开展服务工作。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学科查新、论文咨询和代检等服务。师生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从国内外图书馆获得本馆没有的信息资源。从1999开始,学校陆续开设了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等分科。这些分馆的馆藏已与学校图书馆的综合管理系统连接,在统一的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服务。该图书馆还开展了一些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

紧跟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清华大学图书馆正朝着建设研究型、数字化、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