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将领:卫青、霍去病、李广。

公务员:东方朔、张骞、司马迁。

女:卫子夫、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中国杰出的学者,霍去病的叔父,两人并称为“帝国二宝”。卫青开启了汉朝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全胜,无一败绩,为历代军事家所景仰。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年亲匈奴的政策,依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攻。从公元前129年开始,卫青领兵七次抗击匈奴,战功卓著。根据历史学家的记录,有16,700个采邑,而《汉书》记录了2,200个和30,000个不同的采邑。卫青虽然在军中战功卓著,朝野执政,但从未组建政党。与霍去病不同,他对士卒表现出更多的同情,与士兵同甘共苦,享有很高的威望。最后,卫青于公元前106年病死。汉武帝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将毛陵墓与合葬,“墓如庐山(阴山)”。

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四耀校尉。与卫青在大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漠南)攻打匈奴,以800人消灭2028人,活捉匈奴丞相、户部,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父亲姬,英勇加冕三军,获冠军侯称号。元寿二年春(前121),汉武帝任命19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春夏两季,率兵攻打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匈奴部,死伤四万余人。俘虏阿提拉、太后、可汗阏氏、王子、丞相、将军等120余人,投降匈奴邪王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哀叹:“失去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快;失去我的山,使我的已婚妻子无色。”同年秋,他奉命迎接率兵来汉的匈奴邪王。在一些人被打倒汉朝的关键时刻,他率军入匈奴,杀了叛军,稳定了局势。匈奴邪王能够带领四万多人到汉朝。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元寿四年(119)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分别带五万骑兵离开定襄、戴军,深入大漠。

北,找出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二千余里,翻越后山,渡过河,与匈奴左部交战,歼灭敌人七万零四百人,活捉了三个匈奴屯头王、汉王和八十三名将军,、当湖、都尉等,并在徐山(今蒙古)和古言袭击了狼,徐山是举行祭天仪式的地方。一战后,“匈奴逃得远,大漠南无王庭”。他用兵灵活,注重谋略,不落俗套,勇猛果断,百战百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并称帝国双壁。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必在家”的名句。元寿六年(公元前117年),卒年24岁(虚岁)。

李广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今甘肃静宁西南)季承人,西汉时期中国著名的兵家。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因有功而参军攻匈奴。景帝时,任北方边区七郡知府。武帝即位,被称为中宫侍卫。元光六年(前129),任将军,率万余人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攻匈奴。由于人数悬殊,他受伤被俘。匈奴兵把他们放在两匹马中间,李广装死。途中,他纵身一跃,疾驰而归。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岗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知府。匈奴人怕服,称其为飞将军。他们几年都不敢进攻。元寿四年,漠北之战,李广为前将军。因为迷失了方向,他没能参加战争,自杀了。

东方朔

东方朔(前161或162-前93),字曼谦,平远县(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谈山东省惠民县何方乡)人

人们。西汉辞赋作家。汉武帝即位,广纳贤士。写了一封自荐信,拜他为郎。后来在太中任常侍郎、大夫。他机智、机智、风趣、聪明,在武帝面前经常谈笑风生,“随时察色,直言谏”(《韩栋方硕传》)。武帝太奢侈了,去了森林花园。东方朔直言不讳地抗议说,这是“取良田于民,缺国之用,取农桑之业,弃成功,失东西”(《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说,政治得失是陈农的强国之计。但汉武帝一直视他为上级,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于是他写了《难答客》和《论没有君子》来表达他对陈至的不满。东方朔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答客难》、《论无君》、《封泰山》、《责任与墙》、《试子诗》等,被后人收入《东方太中集》并收入汉魏六朝文集一百零三部。

张茜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为郎。汉武帝想和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张骞担任特使。建元三年——前138离开陇西,被匈奴俘虏。在匈奴10多年,他们结婚生子,却始终坚守汉节。逃出后向西到大湾,经过康居,到达大岳家。联合计划被否决,大月氏不再想抵抗匈奴。然后去了大夏天,呆了一年多才回来。张骞在回家的路上,从南路改走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人发现,但还是被匈奴人抓走,关押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入汉朝。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的情况,汉武帝在台中封他为大夫。张骞在夏时,得知从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路,取印度(今印度)之毒,可以过夏。因为他劝梁武帝打开通往西南的路线,被昆明夷阻挡,未能通过。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立功,因而发迹,望侯。元寿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北平(今河北东北)攻匈奴;张骞,军中迟来,斩之,与侯赎罪,免为庶人。后来张骞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谷),武帝就把张骞当了中郎将。公元前119年,派300人带着数万牛羊、黄金、帛等前往乌孙。张骞出使乌孙,向大湾、康居、月氏、大夏等周边国家派遣使节。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方国家也派出使节访问长安。乌孙派使者送张骞回汉,并献马谢之。丁原第二年(前115),张骞也。次年去世。他派出副使后,先后率领西域各国使臣出使汉;乌孙最后嫁给了韩,打败了匈奴。张骞是汉能与西域沟通能力的创始人。由于张骞在西域的威望,汉朝的使臣后来都称之为博王侯,以取信于他国。张骞为开辟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人所称道。当时的西方国家没有史书记载,由张骞报道,记载在《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历史所依据的原始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司马迁

司马迁(约145——约90年前)以一篇长文说,左凤仪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以南),生卒年不详,至今仍有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他生于韩晶第五年,即公元前145年,或者更晚。至于他的死因,无从考证。有人推测他死于汉武帝年间。龙门(今山西河津),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其父司马谈,学识渊博。他曾“师从唐都,师从杨鹤,师从黄自”。早年,司马迁在家乡过着贫困的生活。65,438+00岁开始看古籍,学习非常刻苦,遇到难题总是琢磨,直到弄懂为止。20岁时,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周游列国。后来,他回到长安,当了一名医生。他和汉武帝一起进行了几次航行,参观了许多地方。35岁时,汉武帝派他到云南、四川、贵州。他了解了那里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其父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丰三年),司马迁继位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他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签订了《太初历》。同年,我开始编纂史籍。公元前99年(田汉二年),李陵攻打匈奴,战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袒护李陵,触怒汉武帝。他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有别。”(宝仁舒安)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了《史记》并留给后人,忍辱负重地忍受“腐败(割掉鼻子或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史元年),被赦免出狱,下了书面命令,掌握了皇帝的机密文件。他发愤著书,终于在55岁时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

司马迁以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贯通古今之变,形成统一说法”的史学知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通史——《史记》。全书130篇,526500余字。《史记》包括十二列传(记载历代皇帝的政绩)、三十家(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的兴衰)、七十列传(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主要描写人物和大臣,最后一篇是序言)、十表(大事年表)和八书(记载各种法规,如礼、乐、性情、历法、天文等等)。

贤惠的韩皇后

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和侯草寿(即歌者)的承办人。后来汉武帝去平阳公主家做客,她运气好,和卫青(建元二年春,即139前的春天)一起被带入宫。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卫子夫因怀了汉武帝刘彻的骨肉而被立为妾(妻子是仅次于皇后的妃子,当时窦太后还活着)。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卫子夫生下皇帝长子刘智,被立为皇后。元寿元年(公元前122),皇帝长子刘智被立为太子。郑和二年(91年前),汉奸江充和太监苏文故意制造巫术案陷害太子刘智,太子被迫造反,自己战败。卫子夫因为支持太子,被汉武帝激怒,无法为自己说话,自杀身亡。当时她葬在桐柏。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做了汉武帝宣帝,于是又以皇后之礼下葬,追谥号“思”,建园买周卫。史称萧武卫司侯。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侯文,西汉林琼(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炼厂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四川四大才女之一。

四川临产巨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精通音律,擅长弹琴,以文笔著称。卓文君与汉代著名学者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她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白头颂》,其中“愿同心同德,白头不相离”就是经典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