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妖怪在日本动画中经久不衰?

我感觉如果从内容的角度对日本动画进行分类的话,以“怪兽”为再现对象的作品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经历了陌生之后,夏目朋友的账号温暖动人,人气不减。陪伴我们成长的犬夜叉,和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点治愈方法的银发仙女。在不计其数的怪兽作品中,怪兽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虚构画面,还能陪伴读者在作品世界中漫游。

怪物本身不仅承担着日本文化的使命,而且随着日本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而变化,成为现代日本形象的组成部分。

古史、日志、地志等经典文本中都有对鬼蛇的描写,而平安时代后期以地狱草纸为代表的佛教绘本中,妖怪有着特定的视觉形象,以画在文本之外的形式呈现。

与中国语境中的“妖怪”相似又不同,日本文化中的妖怪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神”、“鬼”、“妖怪”,还包括一切不可知的现象和物体。

具体来说,小松和彦在《怪物文化导论》中将怪物分为三个等级:

首先是“怪现象的怪物”,即对“狗吞太阳”等自然现象的非理性解释,强调其现象为怪物;

第二个层次是“超自然怪物”,包括各种故事和传说中的神秘生物。我们常说“虽然不是理性存在,但总有人声称见过”,或者作为图腾和口口相传留下的妖怪,强调自己作为妖怪的“存在”。

第三个层次是作为艺术创作的怪物形象,即人类通过媒介的运用而再现的怪物的化身。

因此,作为动画再现的怪物,本文也着眼于怪物的“第三层次”,从怪物角色本身、怪物的存在空间、动画怪物故事的变异三个角度解读“怪物”主题。

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