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琳不同时期的墓葬分布是怎样的?

孔琳是孔子及其家人的墓地。孔琳墓葬众多,这些时期的墓葬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墓碑来看,汉代的墓葬都位于孔子墓周围,南北朝到唐代因为没有墓碑,所以很难确定其位置。宋代墓葬位于孔子墓以西,金元时期向西发展,明代再向西向西北发展,清代向东、向西、向北扩展。

具体来说,汉唐宋墓分散在距离孔子墓500米左右的范围内,元代盛宴公爵的四座墓集中在西北角。明代有九代盛宴公爵墓10座,都位于西北角,世世代代自东向西呈对角线排列。

清朝康熙年间,孔琳大规模扩建,达到后来的规模。除了第65代盛宴公爵仍葬在贝林明朝孔琳原址外,其他11代盛宴公爵的墓葬都分布在东北角,后代全部安置在新开发的林地。其他非直系后裔的墓葬分布多在自己的范围内,20世纪初的墓葬遍布森林。

孔琳墓葬的分布和埋葬也有其独特性。首先,林地的不断扩大为历代墓葬提供了场所,使其成为世界上面积独特的家族墓地。

其次,森林涵盖了历代墓葬所遵循的葬俗,为人们了解和审视历代墓葬制度提供了依据。

此外,森林中的地面和地下还保存着大量与丧葬习俗相关的建筑和石雕,为人们直观了解历代墓葬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除了搬入夫子庙的汉碑,孔琳还有4000多块宋、金、元、明、清的墓碑和4000多处墓前碑文,其中不少是名家所写。因此,孔琳有碑林的美誉,是书法艺术的宝库

除石刻外,孔琳还有大量生活在宋、明、清时期的珍贵石刻,主要有石像、石马、石羊、石虎、石豹、石柱等,又称石像。

石像栩栩如生是指古代陵墓前所建的石像,意思是其形状如生。其实是模仿死者生前所用的侍卫作为死者的侍从,加上一些吉祥的动物作为点缀。

孔琳墓门后的隧道上就有这样的石像,其中有两对石兽,一对为鲍文,一对为犄角。文保坐在微笑侧首,角端形态温和,仰面躺着,据说这些神兽是神异的。这些石雕建于宋宣和五年,均由能工巧匠制作。

隧道旁边还有另外两对石雕,一对是了望塔,另一对是翁仲。瞭望塔是一根八角形石柱,与孔琳的另一种石雕华表明显不同。华表中间有云,但瞭望塔直入云端。两者功能相同,象征天门之门,是亡灵升天的必经之路。

翁仲手握宝剑,两人相对而立,编剧手握水板,武者按剑。事实上,翁忠本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武将。据记载,他真名叫阮,名,与常人不同。

他去匈奴,作战勇猛,所向披靡。他死后,雕像矗立在咸阳宫司马门外。此后,墓前石人雕像一般被称为翁仲,后人在墓前立了一对文武翁仲守护陵墓。

孔琳还有明代的八组石制乐器和清代的十组石制乐器。雕刻出的石像或温婉闲适,或凝重,石马或瘦健,或肥壮温顺,形象生动,对研究中国古代石雕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石制器具散落在孔林的各个角落,与石碑、古树相得益彰,形成了孔林中动静与古今的对比。孔琳生长着4万多种古树名木,是曲阜古树名木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区。千年老树是历史给我们的活标本和文物。

孔林植树始于孔子弟子鲁墓植树。据记载,“弟子们用四面八方的奇树异草种树...鲁人世世代代无名”,孔府林中的许多树种至今无人知晓。

孔琳最古老的名树据说是孔子的弟子子贡亲手栽种的。原来的树已经被破坏了,只有根节点位于享堂后面。

自贡以后,许多孔子弟子的后代在孔林植树,这是几代人长期种植的结果,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片森林。

明清时期,孔琳的森林不断扩大,植树造林,使得森林中的树木有了很大的发展。清代森林过林统计与林务:

按方界逐一核对编号,在红墙、五界、神道找到17285棵树,并记在册上报。

这是孔琳历史上树木数量最多的记录。

作为家族墓地,孔琳延续了2000多年,远远超过了历代帝王的陵墓。

森林墓葬中各种葬式的排列,墓葬之间的排列与分布,墓主在不同谱系中的位置,墓葬上建筑与石制器具的增减等。,从不同层面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中“视死如生”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