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推理小说
同治三年(1864),六月二十五日,就在箕子营攻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十天之后,在安庆的湘军总司令曾国藩乘船抵达江宁下关码头。
站在天津城的废墟上,望着这座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城市,五十四岁的项总司令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从军至今,莫楚十几年来风尘仆仆,如今终于有所成就。
很快,福柯天京的功业奏章被摆上了故宫的御案,但其中的一些内容让两宫太后在兴奋之余不免失望,甚至怀疑奏章的真实性。
没错,根据曾国藩的报告,太平天国建都十一年的洪秀全,倾尽全力打造“人间小天堂”,却是一座空城,什么都没有。
那么,1864进攻前夕的天京城,是否如传闻中那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而曾氏兄弟在这最后的决战之后又得到了多少好处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
与清朝争了十几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向君的功绩堪比清初平定“三藩之乱”,为曾国藩和曾国荃带来了巨大的威望和荣耀。
但由于“匪窝”中的巨大“贼脏”下落不明,去向不明,曾氏兄弟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深陷巨大的舆论漩涡。
尤其是吉字营总司令曾国荃,直接指挥并参与了天京战役的全过程,战后一度盛传他“收受了数千万资金”。
虽然谣言并非基于真实证据,但也绝非空穴来风。这种批评的理由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不合逻辑。
根据历史记载和实战经验,理想国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首都被攻破时,都会保留一定数量的金银和财物。
1127靖康革命期间,东京的宋朝都城被解决,金人劫掠的北宋珍宝和禁宫不算。兵临城下,秦支付的战争赔款高达黄金137.8万两,白银1240.2万两,丝绸1104万匹。
1644年,李自成入侵明朝都城,闯王还在北京收缴了7700多万两军费。
太平天国虽然不能和宋明王朝相比,但作为一个统治当时中国最富庶地区长达十一年的割据政权,如果曾国藩说首都没有财富,那真的很难想象。
其次,曾国荃采取了长期包围天津的铁桶战术。差不多在破城前一年,也就是1863年的秋天,天京已经完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基本不存在向外界大量转移财产的可能。
只有湘军参与了整个战役过程。战后,整个天京都城几乎被摧毁,包括天王府、忠义王宓等可能蕴藏巨额财富的地方,都被放火焚烧。
这种事先瞒着别人,事后不告密的做法,怎么能让主人满意,怎么能让朝臣不起疑,怎么能封锁天下呢?
最后,曾国荃不能像他的哥哥曾国藩那样卑鄙。
所谓富贵不外露,但曾国荃战后不仅花了大钱,还派人进京买文具,搞得京城沸腾,甚至在湖南老家盖了不少楼房,一副暴富深怕别人不知道的样子。
就连他的侄女曾也亲口承认,九叔“每克一个名城和一场凯捷的演出,都要请假回家一次,对他来说相当尴尬”。
而这样的做事风格,对于他贪墨的指责,也让人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当然,对曾国荃贪污的猜测首先应该基于一个基本前提,即天津市确实拥有惊人的财富。
如前所述,天京被围已久,外界很难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金银。关于金陵城“金银如海,百货店爆满”的传言,大多只是根据以往经验的推断。
但毋庸置疑的是,太平天国采用的是财产上缴公家,生活用品从65438到0850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
太平天国官方也对圣库的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咸丰元年,洪秀全特诏:凡杀魔夺城所得的金银帛财宝,不得私存,一律上交朝觐库,违者定罪。
如果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那么太平天国在十余年战争中的所得,以及在其统治下数亿臣民缴纳的没收财产,确实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然而,“圣库”制度实际上只存在了六年。1856天京事件爆发后,损毁严重,已名存实亡。
内乱结束后,洪秀全独揽大权,随着石达开的离去,他的洪系全面掌控了国家大事。
不受监管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洪秀全并没有“取圣库里的钱为民”,而是随意取出来建亭台楼阁,满足自己的奢靡。
“圣库”的性质从“公款”变成了“私藏”,天王洪秀全率先破坏了这一制度,太平军中的将领、将军们也纷纷效仿。
一是将战争中获得的金银财宝等硬通货全部截留,谷米的牛羊等普通物品缴入圣库。
太平天国连年战乱,圣库要应付战争的巨大消耗,维持天京的日常开支。真金白银的收入在减少,而支出在增加。长期入不敷出,必然导致国库逐渐枯竭。
当年李自成进京时,即使是276年拥有庞大家业的明朝,为了应付农民起义和北方女真的入侵,国库也只有37.2万两。以此类推,太平天国的圣库怎么可能填满?
在天京被围最困难的时候,忠君李秀成苦口婆心地劝他“与文武百官合作”、“绝不留银”、“买米”。
也说明当时太平军将领中,私藏钱财是普遍现象,圣库空虚,连基本的粮食储备都无法保证。
1863年9月,天京被长期围困,形势日益艰难。与此同时,李秀成的大本营苏州被淮军围困。忠君恳求他离京求援,洪秀全却以“国库无钱”为由,要他“助兵十万”。
试想,如果不是“圣库”捉襟见肘,难以为继,洪秀全绝不会因为区区10万两白银,就让天京保卫战的总指挥在帝国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刻离开。
所以,圣库曾有“金银如海”是真的,但城破之时,“无货无财”似乎才是真理。
当然,曾国藩在奏章中并没有完全说实话,圣库枯竭,只是从国家层面反映了太平天国的财政状况。
其实在整个天京城,宫殿很多,军民有几十万。这其中隐含了多少财富,湘军从中赚了多少横财,曾大人比谁都清楚,只是在奏章中刻意保持沉默。
据曾国荃的幕僚赵烈文后来在《能够平静生活的日记》中记载,“破城之日,全军劫掠,无人顾全大局”。
在天京“金银如海,百货店满”的心理暗示下,贪婪让湘军集体发疯。“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儿女大富大贵,得知自己在湘军。”
地面被洗劫一空,他们开始挖地三尺,挖坟墓,破棺毁尸。为了搜索得尽可能干净,他们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天京城已逐渐成为焦土废墟,而临江的水西门却十分热闹。大量被抢的木材和器皿由城头日夜吊起,再由停泊在岸边的船只运回湖南。
以上信息都来自于《能够安静的生活》的日记。作为曾国荃的政治顾问,赵烈文经历了天京失陷的全过程,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项的入城不是正常的政权更迭和城防交接,而是对南京这座千年古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一次洗劫。
所以不管太平天国的国库是不是空的,湘军肯定是靠劫掠天京发了财。
当然,曾国藩兄弟不仅知道项的疯狂行为,还默许了。地方武装项得不到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军需几乎全靠自己筹措。所以破城之后,在它内部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至此,大致可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在天京都城被攻破之前,太平天国的中央财政体系已经崩溃。至少神圣的图书馆里没有谣言和想象中的巨额财产。
第二,来自各宫宫室的财宝和百姓家中的民间财富惊人,都是湘军所得。
那么,最后的关键问题是,湘军总司令曾国藩和前敌总司令曾国荃是否在天京战役中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曾国藩的疑心很好的解除了,因为从天京之战开始,此人就一直坐在安庆大本营远程指挥,直到天京破后第十天才到达南京。此时金陵城已被洗劫一空,项统帅有了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而且,曾一向以圣人的标准为言行,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太可能在战争期间借机受贿,枉法。
而曾国荃作为天京之围的主力和吉字营的主教练,无时无刻不在前线指挥作战,似乎难以逃脱。
但是什么时候破城,对于双方来说,显然是不确定的。就在破城的那一天,也就是7月1864,19日,曾国荃在天京郊外的雨花台项营。
关于曾国荃的长相,《能静下心来的日记》中有专门的解释。破城之时,赵烈文目睹湘军烧杀抢掠,愤然前往雨花台大营,请吉字营教头曾国荃掌管大局。
但“达索三日”是湘军破城后的潜规则。其次,曾国荃在这场决战中竭尽全力。听说天京突然被解决后,他累了,没注意赵烈文,就睡着了。
而且,曾国荃在给朝廷的第一封信中,大致交代了破天京的情况,正是因为“大势已去,决定归降旧营”,才遭到清廷的斥责。
直到三天后,吉字营的总管才进城。此时,洗劫天京的高潮已经过去,就连天王府也在洗劫之后被曾国荃专家肖福思放了火。
因此,曾国荃第一次攻破天京城时,肯定没有直接参与抢劫。至于他是否唆使下属参与,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无法推测。
但《静静的日记》中一再强调“袁帅(曾国荃字傅园)无关,但谁也不能辜负袁帅的耳朵”和“袁帅厌倦了人们的无所事事!其实孩子与玉无关。”
作为湘军的一员,赵烈文能如实记录湘军入城后抢掠杀人放火的罪恶行径。这个直白作家的施德还是值得信赖的。
但如果曾国荃是无辜的,“数千万资金”的传言从何而来,其战后建设的资金又从何而来?
曾国荃的《晚清史料笔记》称其侵吞太平天国巨额财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伯元的《南亭笔记》。
这本书中对曾国荃的贪墨有据可查,详细描述了湘军总司令在元朝得了四盏大顶灯,一挂手指般大的极品东珠,圆明园旧藏中的“翡翠西瓜”,是稀世之宝,并进一步推断“钟祥(谥号,)在此得数千万元”。
此文一出,后世追随者纷纷效仿,曾国荃行事高调,毫不掩饰,他的“美食家”之名不胫而走。
《南亭笔记》实际上只能算是野史演义的一种读法,其史料的真实性一直为后世学者所诟病。就连开头的第一句“金陵破,曾国荃入天宫”,也与事实大相径庭。
关于曾国荃“千万资金”的概念,这里用几组数据简单对比一下:
嘉庆十九年,银行库存白银654.38+02.4万两;道光三十年后,存货800多万元;咸丰元年,国库尚有白银七亿余两。但由于太平天国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咸丰三年,清的财力只有1.69万两。
真的很难想象曾国荃能通过一场掠夺战争获得比国库多十倍甚至几十倍的财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曾国荃哪来的钱在家乡买土地和豪宅呢?
让我们看看曾国荃的实际资产。他的长孙媳妇邢文曾透露“钟祥背后,只有六千亩地,两个长沙府,一个湘乡府。
这些房产折算成现金,大概有两百万元。与普通的王相比,他们当然是极其富有的,但他们还远远没有敌人那样富有。尤其是曾国荃,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省级政府官员,所以攒下这笔财富并不难。
然而田地不过百顷,房屋不过三处。真的很难接触到传闻中贪太平天国千万资产的“美食家”。
曾国荃在湖南老家确实修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夫第”,但实际上,这座房子并不是在天京铺设之后修建的,也不是一次性投资。最初的建设从1859开始,后来逐渐扩建改建,用了八年才建成。
战争结束后,曾氏兄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曾国荃是一个挥金如土、骄奢淫逸的人,所以他穿着衣服回到家乡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样的举动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别人的猜测和批评。
事实上,曾国荃参军多年,后来他被列入他的政府。有人做过统计。任项都督六年,俸禄1.2万余元。后来担任巡抚、知事,俸禄高达二百多万元。即使不算灰色收入,他的正式工资也足以支撑他购买土地和建造房屋的费用。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得出结论,曾国荃并没有参与战后的劫掠,也没有从战争中获得外界传言的巨额财产。
不过,至于他手下的将领有没有服过役,有没有在大把大把的金钱后回馈给这个主帅,我想应该有,但是这些意外之财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几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