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见义勇为人员为什么要用汉字?原因是什么?

勇敢的人的历史。

公元1659年,南明帝朱由朗为了躲避清军的追击,带着数千汉卫队逃到果敢。后来朱幼郎被大汉奸吴三桂杀死。那些跟随朱由朗的汉人护卫留在果敢,以明朝遗民的身份谋生。同时,果敢地区的古“南方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一些汉族商人的商队,大多来自云南、贵州和四川。

自清初以来,果敢地区的汉族逐渐增多。杨姓汉族成为地方势力,采取邻土司的做法统治当地其他少数民族。如雍正八年(1730),杨有才以“专利当大夫”的名义行使职权。道光年间,杨被正式命名为“世袭果敢县令”,从而获得了汉族土司的合法主权,果敢地区的独立由此形成。

1894年,根据《中英关于滇缅边境商业条款的协议》,果敢和北部丹尼划归中国。但后来英国以清算政府违约为借口,重新签订协议。至此,果敢地区成为了英属缅甸的一部分,以汉族为主体、风俗文化与镇康相同的果敢人成为了英属缅甸的国民。1962年,中缅划定边界,果敢正式成为缅甸领土。

见义勇为人员的语言使用现状。

说到底,果敢人起源于汉族,移居到果敢地区的居民历史约有300年。虽然生活在缅甸,但大多数人只会说汉语,不会说缅甸的国语——缅甸语。这是果敢地区某地相关学者对30名学生及其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的随机调查,共180名学生。

对于缅甸普通话,只有180人精通,68人略知一二。对于见义勇为人员来说,无论是家庭内外,无论是本地人还是非本地人,他们使用的语言都是中国见义勇为语言,母语是其家庭和社会交往最重要或唯一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