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李嘉诚的孙子
孙子在《计篇》中说,打仗在政治上至关重要,要谨慎对待,事先算清楚,有胜算才打仗。
孙子在《战争论》中也说,打仗的成本在经济上是很高的。“一天一千块钱,然后十万老师来养。”所以,打仗,要追求速度,做最后的决定,用剑封喉,不可久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华山在书中说,古代战争,运粮是个大问题,因为运粮运草的部队都得自己吃粮。
根据唐代李贽的注释,
换句话说,在古代,运送1士兵的粮食需要20个人的口粮!
可见战争的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在很多战争电影中并不少见,交战双方都把对方的运输部队或者粮仓作为攻击的重点。比如官渡之战,曹操放火烧了袁绍的吴超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实现了以少胜多的壮举。
**
粮食成本只是战争成本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招待使节、维修保养装甲装备、购买马匹武器等。,都需要钱,而招募农民参军会导致屯田。这些都是战争的代价,所以孙子才会说“每天要花很多钱,然后十万个老师来养。”
所以孙子兵法在“运筹帷幄”。
意思是战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要急于上战场。上了战场就要求速战速决。一战就靠它了,不能拖成持久战。因为打仗成本高,国家负担不起,官兵也负担不起。从来没有一个长攻对国家有利的例子。不知道打架的坏处或问题的人,也不会知道打架的好处,因为这种人很难打胜仗。
书中列举了两个皇帝的例子,一个是汉武帝,一个是杨迪。这两位登基的时候,国家形势大好。只要他们循规蹈矩,不瞎折腾,当好皇帝并不难。
但也许只是因为形势很好,特别是因为国家富裕,人口繁荣,两位皇帝想干一番大事业。为了扩张领土,他们诉诸战争,挥霍钱财,留下的是一个几乎没有财富的国家,两个皇帝的下场自然不会太好。汉武帝晚年不得不放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写的检讨书:《论台有罪》。杨迪皇帝甚至更糟。他被反叛的英雄斩首,篡夺了国家。
**
其实就能力而言,汉武帝和杨迪都是才华横溢,心思缜密,积极主动,比那些天天躺在后宫里的蠢皇帝强多了。但他们的问题是只看到了“用兵的好处”,没有看到“用兵的坏处”,尤其是长期用兵的坏处。他们自然逃不出“用兵久而利国者,一无所有”的规律。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但是“趋利”和“避害”是两回事。当我们思考一个事物的利弊时,是以趋利为先还是以避害为先,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同样是战斗。显而易见,汉武帝和杨迪以逐利为先,一心开疆拓土,击退外敌,在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结果事与愿违,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
从“不知道用兵的全部害处的人,不可能知道用兵的全部好处”可以看出,孙子认为,打仗和打仗首先要考虑避害,然后在避免重大风险的情况下谋取利益。
商场如战场,很多创业者的想法和孙子一样。
比如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失败。
通过长期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查理·孟格也说过,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不是问自己如何成功,而是思考如何避免失败。
越是做大事的人,越是小心谨慎。这种谨慎不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而是耐心准备,防止急躁犯错,不断通过算计寻找机会,一旦觉得有胜算,就会毫不犹豫地果断出手,一战而胜。
查理·孟格和巴菲特创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过去的51年里,一直保持着19.2%的年复合增长率,就是因为他们严格遵循了先规避风险,后寻求利润的原则。
他们把投资项目分为三种,一种是可投资的,一种是不可投资的,一种是太难理解的。他们只投资第一类可以投资的项目,另外两类从不投资。不像很多人喜欢投资高科技行业,他们把高科技行业归为太难理解的第三类项目,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行业存在很多泡沫,他们无法清楚地了解这些企业的真实价值。所以,即使这些行业的公司市值剧增,有利可图,也坚决不碰。
有时候,追求利润的本性会遮住我们的眼睛以避免伤害,甚至明知是有害的,却冒险去赌一把,去争取想象中的利润,结果就是我们陷入了无望的境地。那些花钱炒股、赌博,甚至借贷加杠杆的疯狂行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有时候,敢做敢为靠的是气质,敢做敢为靠的是智慧。
简宝玉读书挑战重拳——华山对《孙子兵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