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三味是什么?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名句,如今已成为扬州知名的旅游名片。“天下三分,流氓扬州。”许宁对扬州的记忆生动、俏皮、隽永,令人心生向往。你向往什么,品味什么?是幽静的豪宅,雅致的园林,还是景泉之宝?还是饮食之美,工艺之精,休闲之趣?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三味应该去哪里寻找?
古运河
扬州的历史文化细节,一定要问古运河。这条古运河有着历史的尊严。据《左传》记载,“吴与江淮交流”。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挖了一条沟。古运河的水已经流淌了2500多年。在此基础上,杨迪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水利大动脉的建成,其历史功绩,连长城都难以企及。具有调节运河水位功能的扬州五塘鲜为人知。其中,陈公堂是最大的,唐磊是杨光的埋葬地。唐代诗人皮日休曾说:“陶隋之死,是一条河,从此一路漫漫。若无水寺龙船,与余并无多大功德。”
上世纪中叶,京杭大运河截直后,这一段河道不再承载交通运输的功能。它东北和西南,像一条锦带,半绕古城。古运河风光带是近年来综合治理的成果。北起大王庙,南至响水关,已开通水上游览线。从东莞古渡登船,可以看到两岸碧波荡漾,草木葱郁,风景如画。在欣赏沿途风景的同时,可以让想象力驰骋。绥阳、乾隆船队的奢华,历代航运的喧嚣,昔日河工的艰辛,都可以深思。古今水一脉相承,沟壑与漕河依旧。禹城古驿遗址和瓜洲渡口依然存在。经过时代的巨变,现代扬州的新面貌正在古运河的波涛中发展。
瘦西湖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古运河上的游船可以直接驶入瘦西湖。水网相连,瘦西湖原本是一条宽阔的非正式的河流。称它为湖泊是一种偏好;瘦一点合适。瘦西湖区的园林建设始于隋唐,至清代康、甘时期初具规模。“两岸花柳皆依水,一路上山”就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堪称一座美丽雅致的湖心花园。天下三十六西湖,不如扬州西湖美。杭州西湖的美是浓郁的,扬州西湖的美是单薄的。西湖处处环湖可游,扬州西湖却一波三折。清代钱塘诗人王陵将扬州西湖比作杭州西湖,写道:“垂柳继续拾野草,野牙虹桥画卷。也是卖金的锅,所以应该叫瘦西湖。”据说瘦西湖由此得名。有胖有瘦,各有千秋。
瘦西湖就像一条缀满珍珠玉石的锦带,适合巡游。她的美在于吴婷桥,那里的湖面开阔平坦如镜。小金山、钓鱼台、月关、福庄、白塔、二十四桥等景观相映成趣。从不同的角度看,水中都有倒影。五颜六色的游船像花瓣一样散落在湖中。陆毅楼前有毛泽东手书杜牧《致扬州知府韩绰》诗碑:“青山隐隐有水,江南草秋未枯。二十四桥月夜,玉人何处可教笛奏?”众所周知,意境幽雅,将《宋吹月城》的诗意朦胧之美描写到了极致。历史上很多文化名人都在湖边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人文景观,俯仰皆是。
老城区
瘦西湖的起点在老城区,护城河在皇家码头下面。扬州城墙解放后被拆除,环城路是在城墙的基础上修建的。环城路内是老城区。老城区的主要街道拓宽了,这是商业区。剩下的还是守着窄街深巷。修复后的东关街和东环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老街是花岗岩条铺成的,现在只能看到大同巷和南河下的部分路段。巷道往往是中间用青石板条铺成,两边用立砖补充。河源、个园、王小源、五道台公馆、小盘古等宅园错落在大街小巷,犹如盒中珍宝,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百年老店富春,客人爆满。紫罗兰理发店和扬州浴室是休闲文化的商标。
曲径通幽一般是深宅大院的边界。门楼外面有墙,里面有纱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砖雕,门廓为磨砖对缝。门框下有一对石鼓,门上有对联。马头墙巍峨,钉着钉子的青砖墙斑驳。高墙上有砖花窗,树冠若隐若现。这一定是一个花园。墙角处,墙砖上有两道平行的凹痕,是过去轿子杠摩擦留下的痕迹。偶尔会在墙上开个洞,在砖上刻上“敬惜纸”的字样,让路人把写有字的纸捡起来塞进洞里,以表达对旧时代文化的尊重。也许你可以在拐角处看到“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意思是为辟邪祈福。
“大十三弯”、“螺柱顶”、“黑婆巷”、“如来柱”、“沙锅井”等巷名很有意思。教学区附近按数字排列的小巷,颇像营盘遗址。以前的教学领域各种行业都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点像北京天桥。扬州评话的评书场,常常座无虚席。范蠡关对面安乐巷有朱自清先生故居。街巷名记录着时代,标志着行业,蕴含着文化。漫步在小巷深处,仿佛能听到历史脚步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