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
在这场中西文化冲突中,大概有三种思潮:
(1)论“民族虚无”。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民族文化是沉重的包袱和历史惯性,而中国的民族文化是无用的。
他们主张全盘西化。
(2)“儒家复兴”论。
他们就像清朝的顽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他们相信传统儒学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发展。
他们主张彻底复兴儒家文化。
(3)“中西结合”理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优劣。
他们主张这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互补。
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一个理论(思想)问题,也是一个实践(做)问题。
历史总是喜欢捉弄人。
其实,只要关注世界文化的整体发展,就会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人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掀起“中国热”、“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之时。
众所周知,日企是令美国头疼的问题,但这些曾经的战败者,往往会去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武器。
《论语》《老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成为日本企业家的必读书籍。
团队精神是他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家庭伦理在企业中的应用。难怪日本企业文化被称为“家族企业文化”,日本资本主义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
《孙子兵法》在韩国的销量创下了韩国销售史上的记录。其精髓可以概括为“智、信、勇、严”四个字,企业家称之为“企业的管理准则”。
近年来,新加坡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儒家伦理教育,如勤俭、和谐、忠诚等。
新加坡总理陈述了他们这样做的意图:“新加坡人越来越西化,人们的价值观已经从儒家伦理的勤俭节约精神和为群体牺牲的精神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将严重削弱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国家的生存和繁荣。“我觉得这个观点挺有见地的。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它告诉我们,要积极借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拒绝盲目学习是愚蠢的,但不能也不应该照搬他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保守的因素应该摒弃,但其重视伦理道德的整体价值观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文化遗产。
日本学者村山文雄说得好:“希望中国的朋友们不要以为在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只有外国的新奇概念和神秘的数学公式才是科学,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也是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宏大源泉。”
我觉得上面那段话不仅是给创业者的金玉良言,也是在提醒我们所有在中国的人,不要小看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正确定位和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