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多少代?
1.第一级电子管计算机(1946 ~ 1957)
主要特点是:
(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元件,体积大,功耗高,寿命短,可靠性高,成本高。
(2)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元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用磁鼓存储信息,扩大了容量。
(3)输入输出设备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便于外出使用。(4)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2.第二级晶体管计算机(1958 ~ 1964)
主要特点是:
(1)基本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减小了体积、重量、能耗和成本,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行速度。
(2)一般采用磁芯作为存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
(3)系统软件(监控程序)开始出现,操作系统概念提出,高级语言出现。
3.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 ~ 1969)
主要特点是:
(1)用中小型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元件,从而使计算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少、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行更快。
(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取代了原有的磁芯存储器,大大提高了存储容量的存取速度,增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3)系统软件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4)编程采用结构化编程,为开发更复杂的软件提供了技术保障。
4.第四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至今)
主要特点是:
(1)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的逻辑元件,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体积、重量和成本,导致了微型计算机的出现。
(2)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集成度更高,容量更大;外存不仅广泛使用软、硬盘,还引入了光盘。
(3)各种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层出不穷。
(4)软件行业高度发达,各种实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5)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计算机网络将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将图像、图形、声音、文字和处理融为一体,掀起了信息处理领域的一场革命,相应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和实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都宣布开始研究新一代计算机。一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的,能够模拟白天的智能行为,能够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继续向小型化、网络化发展。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