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的起源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消费水平大大提高,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为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首次发行银行信用卡。到1959,美国有60多家银行发行了信用卡。到20世纪60年代,信用卡在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国家也很流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如香港、台湾省、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把信用卡这种国外流行的支付方式带到了中国。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内一些银行开始涉足信用卡业务。1978期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率先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开始代理境外银行信用卡业务。
经过办案摸索经验,珠江卡由中国银行珠江支行1985发行。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长城信用卡,填补了中国金融史上的空白。中国人民银行在1988进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时,将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结算方式,纳入新的银行结算体系,为信用卡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信用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但当时的卡片都是金属材质,发行对象有限,仅限于某些场所。比如1924,美国通用石油公司推出了针对员工和特定客户的石油信用卡,作为VIP卡赠送给客户,作为推广石油产品的手段。后来也面向普通大众发行,由于效果好,吸引了其他石油公司跟进。电话、航空、铁路公司等其他行业纷纷效仿,信用卡市场开始活跃。
信用卡的发展遭遇了两次挫折。首先,在美国经济大恐慌期间,许多公司因坏账和信用卡欺诈而遭受损失。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美联储委员会禁止在战争期间使用信用卡。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信用卡的发展。
当时信用卡的使用范围有限,直到1951年大莱卡问世,现代信用卡的雏形才大致具备。持卡人出示此卡进行消费时,无需支付现金。取而代之的是,大莱卡公司会替持卡人存钱并要求商户merchantdiscount,然后按月向持卡人收取费用。其经营范围从最初的餐馆逐渐扩展到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相关行业和一般零售店。AmericanExpress凭借其丰富的旅行经验于1958开始发卡,并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美国以外的地区。
这时,敏感的银行家也感受到了信用卡的便利。1950年代,近百家银行加入发卡行列,但由于业务量有限,仅限于当地,且不向持卡人收取年费,入不敷出。多家银行相继退出,只有中小金融机构在利润边缘生存。这些幸存下来的银行开始寻求创新和变革。比如位于洛杉矶的美国银行,1959开始在加州全境推广信用卡;同样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圣荷西第一国民银行在同一年实现了计算机化。在此期间,银行还提供循环信用支付方式,持卡人支付更灵活,银行有更多利息收入。后来持卡人逐渐习惯使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