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的古代历史名有哪些?

喀什的全称是“喀什”,意思是“玉石集中的地方”。

有记载的历史已经2000多年了。

秦末汉初,喀什为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普利(今塔什库尔干)、莎车、艾茵(今英吉沙)、何姿(今叶城)、西野(今莎车以南)等国之地。

当时这些地方都在匈奴仆从的管辖之下,和中原有生意往来。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喀什与中原的联系。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纳入祖国版图。

公元74年,东汉名将班超出任西域都督。这是大本营,已经驻扎了17年。

唐太宗以后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就是喀什。

这里留下了唐僧取经的足迹。

五代至宋代,属喀喇汗王朝和西辽王朝管辖。

喀喇汗王朝时期,喀什曾经是首都。

元朝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王子的封地。

明代,喀什是西域四大城市之一。

直到15世纪海上航线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清朝乾隆年间,曾是清朝喀什参赞的住所。清光绪十年(1884)设喀什道,辖疏勒、莎车、英吉沙直隶厅、普力芬芳厅、和田直隶府。

民国时期,这里先后建立了第三(喀什)和第十(莎车)行政区。

新中国成立后,曾是南疆党委、行署,喀什地委、行署驻地。后来莎车区并入喀什行署。

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战略要地。

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接壤,有红其拉甫、图尔加特、伊尔格什坦、卡拉苏四个对外开放口岸。

随着1999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的开通,2004年喀什机场的开通,喀什至巴基斯坦* *堡的通航,喀什结束了它遥远封闭的历史,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欧洲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喀什各种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光、热、水、土条件得天独厚。

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可达117亿立方米,地下水动态储量可达50亿立方米。

耕地600万亩,后备耕地资源15万亩,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这里日照充足,无霜期22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可达4200℃,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粮、棉、瓜、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喀什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富集区,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

石膏储量全国第一,蛇纹石储量全国第三。

石油、天然气、玉石和其他矿藏丰富。

喀什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有阿帕克霍加墓(公主墓)、艾提加寺、班超纪念公园、优素福·哈吉斯·哈吉卜墓、叶尔羌汗国遗址、* *喀什噶尔墓、高泰故居、莫尔佛塔、唐代渭头洲城遗址、石头城等著名古迹。是追寻西域历史文化变迁的好地方。

这里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原始风光,如世界第二高峰格奥尔格峰、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阿塔、原始胡杨林,沙漠、绿洲、冰川、雪山、原始森林都可以欣赏。

喀什正与北京中坤集团联合投入巨资打造黄金旅游线路,让独特的西域风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解放以来,喀什走过了50多年的辉煌历程,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4.38+0.05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438+0.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2元。

粮区均衡,自给自足。

棉花年产6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区域性商品棉基地。

杏、核桃、石榴、扁桃、酸梅、开心果等优质干鲜果品已形成250万亩的规模,年产水果50万吨,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农区畜牧业优势明显。牲畜饲养量近13万头,约占新疆的六分之一,年产肉量可达20万吨以上。

从无到有,工业形成了纺织、煤炭、电力、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化工、造纸、塑料加工等10多个门类。

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各类学校1522。

在校学生83万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和94.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是我国群众体育先进地区。

医疗卫生事业在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各级医院215。

基本形成了地、县、乡三级群众文化网络。

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军民团结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关系。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受到孤立和打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特殊的战略部署,并从各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对于占新疆人口六分之一、农民四分之一的喀什来说,正面临着一个看到经济腾飞的绝佳发展机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喀什提出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关键战略机遇期,打通西进东出大通道,充分发挥周边国家的区位优势和集群口岸优势,加快建设“两基地一中心”(连接东西部的商品加工基地、西销东进的商品集散基地和商务旅游购物中心)。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喀什已经建设成为中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

到202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力争第一个十年年均经济增长12%。

第一步,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543.8+067亿元,年均增长654.38+02%,比2000年翻一番。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64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人民生活改善更加显著。

宏伟的目标鼓舞人心。

为实现既定目标,我区确定了强化第一生产、调整第二生产、加快第三生产的发展方针,提出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抓好粮棉牧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六大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电力、棉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矿产、轻工以及面向周边国家的服装、小家电、日用品等组装产业,努力实现由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发挥全区合力,推动喀什、疏勒、疏附三县“一市两县”区域经济崛起。

加快建设轻工、服装、纺织产业园、能源材料产业园、石化产业园、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园、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开发园,打造5000平方公里、654.38+0.2万人口的大喀什城市圈,发挥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引进大企业集团,可以促进形成大的经贸、旅游格局,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使喀什成为推动南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在未来的征程中,喀什各族人民将进一步加强团结,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创造一个繁荣、稳定、富裕、文明的新喀什,让这颗西部明珠再放异彩!

喀什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蕴藏着无限商机。我们将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来此投资。

我们相信,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发展大典——喀什篇章》的出版,必将对喀什的东扩西进产生积极影响,为让世界了解喀什,让喀什走向世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