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从古至今的变迁
60年代初,各个发达国家开始批量生产4000 ~ 6000马力的内燃机车。到70年代初,内燃机车的功率已经成为一个系列,数量满足要求。许多国家停止使用蒸汽机车。1981年,英国制造了时速270公里的高速内燃机车。
继内燃机车之后,电力机车也逐渐发展起来。1879柏林世博会展出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在德国使用。电机转速可随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运行安全,设备简单,无污染,操作和制动方便,还可在短时间内接受电站的强大动力产生必要的启动动力,便于高速行驶。
1955年法国制造出时速332公里的高速电力机车,1981年提高到380公里。电力机车最大的难点是架空线和变电设备成本高。在美国,单相交流电远距离输电的成本比直流线路低三分之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迎来了电力机车大发展的新时期。
“长辫子”列车
诞生于1879年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力机车,利用两轨之间的第三轨将电力引入机车。这种供电方式适用于低电压、低功率。
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为了使其运行速度快、载流量大,需要提高电力机车供电系统的电压和功率,因此需要使用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地面上的第三根铁轨就不能再用来供电了,因为不安全,不方便使用。
1881年,德国成功试验了一种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电力机车的新型供电系统,称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即电力机车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这种供电系统其实和现在城市里的有轨电车差不多,车顶有个“长辫子”。它与以前使用蓄电池的电力机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电源,由动力装置供电,所以机车的结构相对简单,但需要一套供电设备。
这种“长辫子”的列车,依靠安装在车顶的受电弓,把电从空中的电线引到机车上。高压输电线路送出的电是高达110 kV的三相交流电,必须通过牵引变电所转换成25 kV的单相交流电,才能供机车使用。因此,在电力机车行驶的铁路沿线,每隔50公里设置一个牵引变电所。变电站的电力送到沿线相邻的接触网,交流电通过机车上的受电弓引到机车的整流器,整流器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使DC电机转动,再通过一套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机车就行驶了。
电力机车虽然问世较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铁路机车家族中的佼佼者。
人们称电力机车为具有神奇动力的“火车头”,因为它比蒸汽机车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第一,它马力大,拉得多,跑得快,爬坡有足够的能量。比如我国50年代末建成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成都铁路,就充分发挥了电力机车的优势。从宝鸡到成都,第一关就是翻越雄伟的秦岭。以前用三辆蒸汽机车拉一辆950吨的货车上秦岭,也就像老牛拉车一样,时速只有18公里。蒸汽机车下坡时,由闸瓦制动,闸瓦会因摩擦而变热。如果不及时冷却,机车很难制动。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蒸汽机车下坡速度比爬坡慢,有时甚至会停下来,让受热的闸瓦有足够的时间降温。后来用3台电力机车代替同等数量的蒸汽机车,可以50公里的时速拉2400吨货物上山,无论是货运量还是速度都比蒸汽机车高出近一倍。电力机车下坡时,利用阻力制动,使列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下坡,既快又安全。
第二,电力机车使用的是“清洁”的电能,不排放黑烟和灰烬,所以不会污染环境。即使穿过几公里长的隧道,乘客也不用担心烟雾和废气,不会被恼人的煤灰迷住,也不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机车司机也可以在宽敞明亮的驾驶室里操作。
第三,电力机车操作简单,出发前准备时间短。不像蒸汽机车需要加煤加水,不像内燃机车需要加油。无论是在缺水的沙漠地区,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区,只要有电源,电力机车就能全天候驱动列车。
第四,电力机车使用的电能,可以是煤炭、石油产生的电能,也可以是水电、核能、天然气、地热能、太阳能等。能源比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丰富,效率高。蒸汽机车的热效率只有7%;内燃机车热效率高,只有28%;火力发电的电力机车效率可达30%,水力发电的话热效率可达60% ~ 70%。
20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低廉的价格,世界各国都开发和使用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被置于次要地位。但在产油国提高油价,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后,人们将目光转向电力机车,从而推动了电力机车的快速发展。
当时欧洲国家的电力机车发展很快,如瑞士、荷兰等国研制的电力机车和用于城市交通的有轨电车。日本制造了交流/DC电力机车,使用起来更方便。
我国非常重视电力机车的使用,除宝成路外还修建了多条电气化线路,大大提高了机车的运载能力。同时,中国还研制出了韶山电力机车并投入使用。
电力机车不仅用于铁路和城市地面交通(即有轨电车),也用于城市地铁,如意大利的米兰地铁和中国的北京地铁。现在北京地铁电力机车上的“长辫子”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它把“长辫子”从屋顶搬到了铁轨旁边的路基上。这样架设和维修都很方便,但轨道附近有触电危险,严禁乘客跳下站台,确保人身安全。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制造了10000马力的电力机车,使火车的时速超过200公里。还有的在研发14000马力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将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看来电力机车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柴油机车
据悉,6月1992日至6月1日,北京铁路分局结束了使用蒸汽机车拉客车的历史,改用内燃机车,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正点率。
为什么要把蒸汽机车送进“历史陈列馆”,启用内燃机车?这是因为内燃机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蒸汽机车。优胜劣汰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发展历程和内燃机的过人之处。
在蒸汽机车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机车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锅炉大而重,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景。在锅炉里,煤被用来把水加热成蒸汽,然后蒸汽被引入汽缸推动机车前进。有人设想,如果把这个笨重的锅炉去掉,燃料直接在缸内燃烧,产生的气体用来驱动车轮转动,就可以克服蒸汽机车的主要缺点。于是,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研究实验。
1866年,德国人奥托首先制造了一种新型的燃气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同于蒸汽机在汽缸外的锅炉里燃烧燃料。它点燃气缸内的气体,然后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使曲轴转动。因此,它被赋予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给火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活力。
后来在1894年,德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这种没有大锅炉的新型机车既不烧煤也不烧煤气,而是烧柴油作为燃料。它使用的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迪塞尔发明的。自此,内燃机车成为火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并得到广泛应用。
内燃机车虽然诞生较晚,但后来居上,能力高于火车家族中的老大哥蒸汽机车,引人注目。它的突出优点是:
1.很快。内燃机车启动快,加速快。通常蒸汽机车最高时速为110 km,而内燃机车最高时速可达180 km,提高铁路运力25%以上。
2.马力大。蒸汽机车的功率一般在3000马力左右,而内燃机车可以达到4000 ~ 5000马力,所以运载能力更多。
3.可以更好地利用燃料的热能。蒸汽机车的热效率一般只有7%左右,而内燃机车可以达到28%左右,高出三倍,节省了大量的燃料。
4.适合缺水地区。蒸汽机车是水之王。火车每行驶10公里,就要消耗3 ~ 4吨水。火车经过干旱缺水地区需要自带水。据统计,缺水地区运行一列火车,如果有10节车厢,其中3节用来装水。而内燃机车冷却只需要几百公斤的水,可以循环使用。内燃机车一次水可以连续行驶1000公里,因此被誉为“铁骆驼”。
5.司机驾驶操作方便。内燃机车司机不需要像蒸汽机车那样加煤加水,驾驶室明亮宽敞,司机操作时视野开阔,方便安全。
可能有人会觉得,内燃机车和汽车都是内燃机,结构原理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相同。汽车是利用内燃机产生的动力直接带动车轮转动,而内燃机车则是先通过内燃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再利用电能转动电动机,从而带动机车前进。因此,内燃机车通常被称为“电传动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诞生后,以其明显的优势迅速压倒了蒸汽机车。特别是二战结束后,内燃机车使用的燃料——石油价格低廉,可以大量供应,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内燃机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制造了内燃机车,并在10年左右实现了铁路机车的内燃化,使内燃机车得到了广泛应用。
1958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内燃机车。到1969,已制造出东风、东方红、北京内燃机车等4000马力大功率内燃机车。目前,我国许多铁路线上都有各种型号的内燃机车牵引长列车,一些主要干线上的直达客车也基本实现了内燃机车牵引。
内燃机车除了常用的电力机车外,还有柴油液力和燃气轮机机车,适用于寒冷缺水地区。
柴油液压利用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通过液压变速箱、万向轴、车轴变速箱等设备使车轮转动,从而驱动车辆前进。在早期的柴油液压中,类似蒸汽机车的连杆用于驱动。
燃气轮机机车是一种现代内燃机车。这种机车的内燃机与喷气式飞机的原理相同。它比普通内燃机车马力大,振动小,结构简单,行驶安全可靠,制造容易。世界上第一台燃气轮机机车是1941年瑞士制造的。由于特别适合寒冷缺水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法国人研制并投入使用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燃气轮机机车,其中第二代燃气轮机机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260公里。目前,燃气轮机机车已经成为现代机车的一支有生力量。
高速列车
自从世界上第一辆火车问世以来,已经有100多年了。和火车一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现代。目前世界各地虽然主要使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包括燃气轮机车)(有些国家还在使用蒸汽机车?